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4 > 专栏|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展示 > 正文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喜事堂”前新风劲
2025-02-11 11:07:00  来源:江苏省文明办  

在江苏省丰县,一股文明新风正在悄然兴起,这股新风源自一个特别的场所——喜事堂。自2013年丰县凤城街道海子崖社区喜事堂投入使用以来,它不仅成为当地居民举办婚礼的首选之地,更成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海子崖喜事堂门口 拍摄者:李旺旺

惠民利民:办喜事有了新场所

在海子崖社区,喜事堂已经成为一道文明的风景线。这座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建筑,内设宴会厅、议事厅、起菜室、储藏间等,设施一应俱全。空调、桌椅、电视、消毒柜、锅灶、餐具等应有尽有,大厅可以容纳近300人同时就餐。更为贴心的是,场地、桌椅、碗筷都免费使用,谁家要办喜事,只需提前申请即可。

“以前社区里有喜事,不是在院里,就是在路边,空间小,亲戚朋友来了都坐不下,大家经常为场地发愁。”海子崖社区书记李晓东回忆起过去的情景,感慨万千,“为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经过了解需求和民主协商后,我们决定建设喜事堂。”

喜事堂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居民办喜事的场地问题,还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据李晓东介绍,自喜事堂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有200多对新婚夫妇在这里举办婚礼,相比在酒店办宴席,每家可以节省约1.5万元的支出。

喜事堂办事大厅 拍摄者:闫国航

移风易俗:喜事新办更“有面儿”

喜事堂不仅是居民办喜事的场所,更是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尚的重要阵地。为了有效遏制大操大办现象,海子崖社区将喜事新办的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喜事办理报告备案和大老执动态管理制度。对宴席标准、烟酒档次等都划出了“硬杠杠”。

“事主提前到社区填写申请书,就喜事规格、安全等事项与红白理事会签订承诺书,不仅温馨体面,还避免了铺张浪费。”理事会会长李丙科介绍说。社区还利用喜事堂外墙,建设“文化长廊”,优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上墙公示,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促进家庭和睦、社区和谐。

为了提高移风易俗宣传效果,社区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宣传喜事新办新风尚。居民王大爷对喜事堂赞不绝口:“过去办喜事都是在自家院子里,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容易影响邻居出行。自从有了喜事堂,我们办喜事方便多了,大家的标准都一样,既省钱又省心。”

拓展功能:服务群众多样化

喜事堂不仅仅是一个办喜事的场所,它还承担着更多的服务功能。李晓东表示:“通过喜事堂这个平台,我们还可以开展协商议事、举办文艺演出、休闲娱乐等活动,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进一步服务好老年人,海子崖社区将喜事堂提档升级,打造成为“幸福小院”。内设老年食堂、棋牌室、理发室、按摩室、幸福小剧场等功能室。在老年食堂,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顿只需3元钱,75岁以上的五保人员则提供免费就餐。饭菜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的口味和身体健康需求,不仅价格实惠,而且营养均衡。

喜事堂理发室 拍摄者:田娅宁

“这里的饭好吃,也很对俺们的口味。吃过饭旁边就是休闲室,大家一起拉拉呱、下下棋、听听戏,每月16日都有理发店的志愿者为我们理发,别提多好啦。”在老年食堂窗口前,数位老人已排起了队。村民张奶奶笑呵呵地说道,“开业第一天我就来啦,以前在家总是为了吃啥发愁,现在好啦,饭菜都是现成的、热乎的,非常方便,子女在外也放心了。”

简单一顿饭,既解决了老年人无人照顾吃饭难的问题,也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在一起吃饭的过程中,老人们聊着家长里短,吃着热乎的饭菜,感受着“家”的温暖。

老年食堂 拍摄者:杨梓誉

文明新风:吹遍丰县大地

“现在我们村的新婚夫妇都爱在喜事堂办婚礼,这样既时尚又环保。”旁边的李大妈补充道。她指着“幸福时刻墙”说:“看,这就是我家闺女的婚礼照片,多漂亮啊!”

在海子崖社区喜事堂的引领下,丰县其他有条件的社区(村)也结合实际需求,建设了自己的喜事堂。这些喜事堂不仅成为居民办喜事的场所,更成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随着喜事堂的广泛应用和深入人心,文明新风正在丰县大地迅速蔓延。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受并践行喜事新办、节俭办事的理念。他们不仅节省了开支,还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文明新风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责编:舒馨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