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4 > 专栏|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展示 > 正文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新风起沙溪 乡俗化民心
2025-06-27 15:01:00  来源: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沙溪镇位于苏州太仓,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15万居民在13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合力打造“经济强镇、最美古镇、幸福名镇”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城镇。近年来,沙溪镇深入开展“新风起沙溪 乡俗化民心”移风易俗行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共生,让文明新风遍吹古镇街巷。

一、从一件婚纱到乡土新风,微小切口撬动全域文明

一是盘活资源,巧建“公益婚纱站”。针对婚庆铺张浪费等问题,创设“公益婚纱 幸福小站”,收集闲置婚纱、礼服、伴娘服、花童服,打造“爱心衣橱”。组织志愿服务团队进行日常管理,为新人提供“0元租”服务。2021年至今,婚纱小站累计征集礼服400余件,出借350件次,服务新人超百对。结合传统节日,婚纱小站还为道德模范、抗战老兵代表拍摄全家福、补拍婚纱照,成为连接情感、传播文明的前沿阵地。二是以点带面,构建“共享生态圈”。着眼倡导正确婚恋观更多场景,在首家婚纱小站基础上,增设“光影幸福站”“乡村会客厅”等村级共享服务站,孕育“集体婚礼”“喜事连连”等品牌项目,打造“公益共享+”实践矩阵。通过阵地与项目联动,初步形成“婚俗改革共享生态圈”,推动文明理念从个别家庭的节约行动升华为全镇普遍参与的新时代婚嫁实践共同体。三是形成规矩,打造“流程化样板”。制定红事指导手册,明确倡导性婚嫁标准、激励机制,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提供清晰指引。成立专业化红事服务队负责喜事流程指导,推出“红白事操办流程和标准”漫画手册,进行广泛宣传。沙溪镇移风易俗工作从一件婚纱、一个小站出发,实现了从“点上破题”到“体系成型、新风遍吹”的转变。

二、从一名好人到好人方阵,点点星光汇聚道德风尚

一是让志愿服务的力量“多”出来。深入挖掘“中国好人”梁雪芳感人事迹,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培育出拥有180多名固定成员的“归庄阿姨”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矛盾调解、特殊群体关怀等多个领域。构建“老”带“新”常态化传承模式,孵化“溪望”志愿服务社、“心新”志愿服务队等多个团队,常态化开展“中国好人帮你忙”等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让善行融入日常、化作习惯。二是把凡人微光的故事“传”开来。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示范效应,创作《一声承诺 从头开始》《爱的奉献》等源于生活的文艺作品,融合百姓故事汇、道德模范故事巡演等形式,将道德课堂搬进校园、景区、工厂、书场等200多处场所,累计覆盖受众超10万人次。三是把德者受尊的导向“立”起来。着力健全“好人成长生态链”,保障好人善行持续涌动。成立“好人后援团”,整合资源解决好人实际困难。设立“美德基金”,为有需要的模范提供帮扶,旗帜鲜明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三、从一方习俗到一张名片,江南文韵滋养文明新风

一是寓文明于传统习俗。活化“吃讲茶”传统习俗,融入茶文化“以和为贵、谦和礼敬”内涵,打造“围坐吃讲茶 践行新风尚”品牌项目。由乡风文明带头人、老党员等担任“讲茶倌”,以一杯清茶为媒介,用亲切乡音俗语议事论理,协商化解邻里纠纷。项目开展以来,累计调解矛盾200多起。二是寓文明于文化艺术。建立文明“一刻钟”机制:乡村喜宴开席前,上演原创音乐轻喜剧《幸福没烦恼》,倡导节俭办宴、和睦邻里;体育比赛开赛前,组织青春快闪秀,展现健康活力的精神风貌;文化书场开讲前,用评弹讲述“太风尚10条”、沙溪镇规民约,把硬规定转化为入脑入心的艺术表达。三是寓文明于理论宣讲。广泛开展“传承与创新的乡村故事”理论微宣讲,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涵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创作《盛世江南图》,呈现古镇千年肌理与现代文明图景,更好擦亮“诗画江南、文明沙溪”地方名片。

责编:徐羽蝶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