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5 > 专栏|文明城市创建优秀案例展示 > 正文
城市更新内外兼修 共建共享文明之美(南京小西湖片区)
2025-05-22 17:48:00  来源: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城市更新内外兼修 共建共享文明之美

南京小西湖片区

南京市秦淮区小西湖片区实施以“小尺度、渐进式”为特色的老旧城区微更新改造,在保护自然生态、赓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持续焕发城市的生命力,让人民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质。该项目作为城市文明建设与城市工作有机结合的有益探索,自2022年以来先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优秀实践案例、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等荣誉。

一是尊重民意,因地制宜,以情感温度彰显城市文明。小西湖片区项目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机融入城市更新,以群众切身获得感作为检验城市更新成效的标尺,做到见物见人见生活。围绕“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创新建立“五方平台”“社区共建中心”“社区规划师”等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广泛收集意见。鼓励居民参与方案设计,根据院落位置、内部空间、个性需求等,“一房一策”实践多种院落改造模式。“共生院”保留院落内两户原住民,增设独立厨房、楼阁等功能性建筑,商定“邻里公约”,促进邻里和谐,激发传统院落生机与活力。“共享院”由原住民自主选择将早前的实体墙做成镂空的花墙,使封闭的院落成为居民和游客开放共享的温馨园地,把“独乐乐”变为名副其实的“众乐乐”。

二是非遗赋能,因势利导,让传统文化沁润城市文明。引进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大师工作室、南京绒花赵树宪大师工作室、国内首个植物染专题博物馆——中国色植染博物馆,集中展示教授灯彩扎制、绒花制作以及植染技艺的创新成果。举办“‘荷’你有约 非遗绽放”“童眼看非遗”“小小科学家”等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文明实践活动,让非遗灯彩、绒花、植染文化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强化馆校合作、对外招募等方式,吸收南京工程学院、河海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加入科普研学、公益课堂等志愿服务,与毗邻的小西湖小学联合举办主题活动,携手探索馆校融合崭新路径。

2024年9月,小西湖片区举办“邻里音乐节”活动

三是激发活力,因事施策,在古今交融中凸显城市文明。持续更新中的小西湖,更加注重新业态与原住民生活的互动交融,引进漾应综合空间、梦境托管所等一批精品民宿、文创店等多元业态,构建全消费场景,串联小西湖故事。依托虫文馆、秋天的元宝故事屋、24小时书屋等,营造居民“家门口”的文化阵地。南京堂屋连续数日请800名老街坊享用地道南京菜,还原和贮藏舌尖上的老南京独家记忆。“翔鸾戏台”旧址复原的社区戏台,变身为周边百姓开展戏曲演出、露天电影的首选之地。传统节日期间的邻里家宴,新老居民、商户、设计方等近百人齐聚一堂,共话美好生活新图景。“新”“旧”交相辉映,在蝶变中向美而行,绘就城市更新文明画卷。

2025年1月,小西湖片区组织“邻里家宴”活动

责编:王晶枫
上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