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月牙湖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
溧水和凤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检测人员检测农产品样品
南京土桥大米生产基地
执法人员检查农资经营店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全市每个市民的身体健康。菜市场的蔬菜水果农药有没有超标、猪肉里有没有瘦肉精、鱼虾会不会重金属超标……这些都是老百姓切切实实关心的问题。
为了让市民吃得放心、安心、省心,2020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办法,提升监管能力,健全监管体系,严密编织食品质量安全“网”,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今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地产农产品综合检测合格率达99.3%,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A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农产品提质在行动
看一看,金鳞、灰腹、头小,体型有些特别;尝一尝,肉嫩汤白、气味鲜香,令人回味无穷。这是六合区的龙池鲫鱼,从今年开始,龙池鲫鱼与永宁青虾、南京雨花茶一起“新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重要的农业知识产权和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区域公用品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南京市挖掘绿色增长空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以绿色产业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总量。目前,全市创建了南京盐水鸭、南京雨花茶、白马黑莓、横溪西瓜、土桥大米、固城湖螃蟹、龙池鲫鱼、永宁青虾等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覆盖面积达88.5万亩,授权使用标识企业282家,年产值62.7亿元。
农产品地理标志与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共同构成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的“三驾马车”,南京市大力提升“二品一标一基地”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413个,其中绿色食品308个,有机食品105个,总销售产值达8.74亿元。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南京从农业生产源头抓起。全市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中连片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个,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3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7个,涉及全市5个区39个镇街,面积达107.3万亩,品种覆盖水稻、小麦、茶叶、果品等。全市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总面积达175万亩,占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达78%以上,位列全省前列。
农产品品质提高的同时大力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引领水平,经济效益也随之提升。截至目前,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地产农产品有效认定各类名牌205个,有机食品的秦邦吉品鸡蛋、普朗克蔬菜,绿色食品的平山茶场茶叶、老山药业蜂蜜等,地标的雨花茶、盐水鸭家喻户晓,品牌影响大。产值超5000万元品牌有32个,总产值达820亿元,其中南京桂花鸭、固城湖螃蟹、卫岗奶业、雨润肉制品、老山蜂制品已上升到国家级品牌。
B从田头到餐桌
实现全程质量可追溯
扫一扫一盒番茄、一袋草莓或者一箱鸡蛋包装上的二维码,产品的名称、数量、产地、生产者等信息一目了然,这是江宁区糖糖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农产品的“身份证”。今年3月,全市第一家开具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的,就是这个家庭农场。
长期以来,上市的农产品大多是“无名氏”。今年3月,我市开始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这是生产主体的一种自我承诺制度,标志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正由上市农产品“默认合格”阶段转向了“承诺合格”的标识阶段。
“食品合格证的标签贴上去,不仅能让我们自己加强生产食品安全的意识,包装上也更加上档次,展现出我们的规范化生产、管理,从反馈来看顾客也很乐于接受。”该家庭农场经理白冰洋说道。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能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一方面能倒逼生产者诚信自律和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内部控制,生产出更多安全、合格的农产品,另一方面能让问题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查。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还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出台文件,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作为地产农产品入市的主要凭证和身份证,逐步建立生产者从产地进入市场时主动出具合格证、市场经营者查验留存、监管部门监管核查的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21家生产主体参加了合格证试行,并已出证43.6万张。
同时,南京坚持农产品合格证试行与农产品追溯并行,为食品质量上“双保险”。按照全省追溯“一张网”的要求,出台追溯补助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主动纳入省追溯平台监管,下发追溯项目补助申报通知,将今年全市1500个追溯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区,组织追溯补助项目申报,对396个纳入省追溯平台监管的规模示范生产主体每个补助2万元。落实追溯四挂钩机制,加快形成地产食用农产品追溯倒逼机制,共同构建全过程、全环节追溯管理链条。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省追溯平台监管农业规模生产主体已达1869家,使用溯源标签71.8万张。
一颗番茄也能拥有“姓名”,一棵青菜也能清楚“户籍”。推进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追溯监管,让市民吃得放心、安心。
C开展专项整治
向违法行为“亮剑”
今年6月,一纸通知开启了一场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着重解决蔬菜水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质量安全管控不规范、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着力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这是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是一次向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亮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人民群众委以的重任,南京市将这项任务放在突出位置。今年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会两次专题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两次召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开展了三次专项整治。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万多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5479家次,发放宣传材料2.3万余份,立案查处农产品案件136起,罚没款79.24万元,有力打击了各类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规范了全市生产经营秩序,净化了全市生产经营环境。同时,对督查发现问题进行逐条整改落实和闭环管理。
实际上,质量安全的监管时刻在线。注重风险监测,每年制订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突出加大重点时节、重点品种、重点监管对象的抽检力度,增加小散农户抽检,提高检测工作的针对性和覆盖面。那么抽检的结果如何?在高压监管之下,南京地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取得瞩目的成绩。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生产环节共抽检南京地产农畜水产品样品7376批次,综合检测合格率99.3%。
D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无缝”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疫情防控措施给全国农产品的物流运输、销售等环节带来严峻的挑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今年,南京市迅速行动,强化疫情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疫情防控与质量监管两不误。
南京市组织开展疫情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督查,对督查中发现问题要求各区迅速落实整改。向全市农产品生产者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和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指南1.6万份。主动给保供生产主体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免费快检服务3.7万批次。
疫情的防控措施不仅没有阻碍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反而催生了新的农产品销售方式。
进入冬季,李女士慢慢减少了线下买菜的次数,更愿意用手机直接下单。“手机下单都不用出门,快的话一个小时就能送到家,而且菜都很新鲜。”
昨天绿油油的菜还在田头,今天就热乎乎地上了餐桌——这种直销的农产品已经越来越多。
为了减少接触、降低人群集聚风险,南京市发挥市优质农产品协会作用,组织各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企业开展线上助销行动和线下协调盒马鲜生等零售商超与生产企业对接直销行动,有效缓解了优质农产品滞销难题,助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供应。规范家禽屠宰行为,完成了6个规模家禽自宰点建设,解决了疫情期间家禽养殖企业屠宰运输困难,保障南京市民“菜篮子”里的禽肉供应。
食品质量安全不是一朝一夕建设而成,南京市采取夯实基层监管、强化闭环监管、强化移动监管等常态化措施,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无缝”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农产品质量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将坚持抓源头、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版图文供稿南京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