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汉服有那么多种好看的款式!”1月19日,南京农业大学近20名外籍师生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奇妙的中国年文化体验。他们亲手制作汉服、粘贴蛇年毛球画,现场春意融融。
去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不少留学生们也选择留在中国过春节,体验非遗的精彩。
“春秋战国时期服装上的变化是‘深衣’的出现。”现场,台上授课教师正对汉服的历史变迁讲得津津有味,台下的留学生们听得入迷。“那‘深衣’是什么?”有留学生好奇发问。老师回答:深衣,就是将上下不相连的衣和裳连属起来“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战国时期的男子着装,衣长不过膝,其衣有单衣、袍、裘之分。
听完老师的讲述,留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准备打开制作材料包,开始亲手制作一件汉服。打开材料包,面对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布料,惊叹颜色华美之余,竟有些傻眼,这布料该从何处开剪?
“先动手裁剪大块,将裙子对折后剪开中间的圆,接着开始制作上衣……”来自苏丹共和国的雅森很快掌握了制作技巧,只见他在裁剪好所需要的布料后,将布料穿在人形衣架上,并粘贴固定起来。他告诉记者,自己在中国已经生活了6年,已经成了一名“资深汉服爱好者”,但这还是第一次尝试制作汉服。“很奇妙的体验,拿出布料的时候我完全想象不到能做成什么样子,看到成品的时候非常惊艳,就像走进了中国古代的真实生活场景。”
来自苏里南共和国的留学生崔妮很期待在中国过春节。“最近走在大街小巷,满眼的红色,红彤彤的春联、灯笼、服饰,大家告诉我,红色是中国年特有的颜色,于是我今天也穿了件红色的衣服。”她指着身上的这件红毛衣,笑得格外灿烂。对于她来说,制作汉服的过程很享受,“今年,我打算穿着汉服,去秦淮灯会逛一逛,感受‘梦中金陵’的魅力。”
除了制作汉服,留学生们还体验了用毛球画为春节增福添彩。一颗颗毛球,拼贴出“福”“春”等字样。来自中非共和国的留学生高山会说三国语言,其中包括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已经在中国留学了8年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对于春节的记忆,他马上打开了话匣子,“写春联、包饺子、猜灯谜,中国年热闹喜庆,我们也过得有滋有味。”
“这块布料怎么拼接?”“这个需要把这串珠子粘在衣服背后”……现场除了留学生,还有30余名中国师生共度佳节。留学生们遇到难题,中国师生们便热情相助,和乐融融。随后,大家还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提前庆祝春节的到来。
南京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童敏说,春节,在中国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人们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迎接新年,祈求好运,近20名外籍师生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埃及、中非等8个国家,共同体验非遗中国年。“我们希望留学生们体验非遗过程中,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浓浓年味,过一个吉祥如意的中国年。”
记者 程晓琳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