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南京市民生实验小学的教学楼里,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四所村派出所民警汤洁正用动画演示防溺水知识。讲台下20多名孩子紧盯屏幕,当看到模拟溺水场景时,后排一名男孩突然举手:“老师,要是同伴掉进水里,我是不是不能直接跳下去?”这是鼓楼区建宁路街道爱心暑托班“安全第一课”上的一幕。
为期28天的暑托服务,是集托管照料、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与实践体验等于一体的成长护航服务。自7月1日起,200余个爱心暑托班在全市街镇开设,预计将覆盖超6000名困境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和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子女。
记者走访发现,“政府主导+街镇落地+志愿者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已成为暑托班的坚实保障。爱心单位带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承诺而来,志愿者捧着“陪伴成长”的热忱加入,街道与社区全程护航安全、优化管理,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共同编织起这张守护童真的民生网。
全城“托举”:从政策设计到基层实践的民生温度
暑托班的热度,源于精准的需求洞察。
7月7日,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寅春路“司机之家”里,蝉鸣声中交织着孩子们清脆的笑语。10岁的小雨(化名)正和一群同龄伙伴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听着南京邮电大学志愿者讲解趣味科学实验。她的父亲是一名网约车司机,此刻正奔波在城市的另一端。“往年暑假,我只能一个人在爸爸等单的驿站角落里写作业,等他到很晚。”小雨略显腼腆地说,“现在这里有好玩的课,还有老师辅导作业,真开心!”
小雨和她的19名小伙伴,是迈皋桥街道爱心暑托班的首批学员。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这个开在“司机之家”里的暑托班,正是栖霞区迈皋桥街道联合团区委、市交通运输局工会、商会及爱心企业,专门为“城市摆渡人”解决暑期子女“看护难”痛点而量身定制的温情港湾。
迈皋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范奕明介绍,这个暑托班最大的特色,在于精准回应了孩子们“学业无人辅导、情感缺少陪伴”的双重需求。
建宁路街道辖区内有十多家大型商贸市场,聚集着数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朵朵(化名)的老家在河南洛阳,妈妈在超市做配送工作,爸爸开了一间维修电脑的小店铺。电脑铺狭窄又杂乱,以前,朵朵只能蜷在折叠椅上写作业。妈妈在超市配送,忙起来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更别说问她作业写得怎么样了。
“已经第三年在这里上暑托班了,现在一到放暑假,我就盼着来这儿。”朵朵掰着手指细数,小脸上满是期待。
“红梅军魂”爱心暑托班则结合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特点,重点关注现役及退役军人子女等群体。街道联合驻区部队开设“少年军校”实践等特色课程,由部队官兵担任志愿教官,每日开展1小时沉浸式军旅实践,内容涵盖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军体拳教学等。同时,专业社会组织和南师大、南农、南医大等5所高校实践团队倾力打造“素养拓展营”,同步开设主持培训、编程科普等20余门精品课程。
这种精准服务在全市各板块已形成共识。
江北新区开设14个基础班点和30余个特色班点,覆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园区,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午间延时服务;鼓楼区22个班点实现街道全覆盖,小市街道推出两期服务,每期20个名额,动态匹配家长需求;江宁区在街道全覆盖的前提下,在江宁开发区、江宁高新区、滨江开发区均开设班点,并向双职工以及“两企三新”领域就业人员较多的专业型园区、国企、重点企业倾斜,重点打造众彩物流、土山管办、金智科技产业园等班点,努力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受益;溧水区新增开沃专班、开发区企服中心班、永阳企服中心班3个企业服务专班和1个“两新”群体专班。
课程解码:从知识传授到生命成长的立体滋养
在爱心暑托班里,知识的传递不再是枯燥的说教。
记者发现,与往年不同,今年暑托班从以看管为主的模式向多元化服务转型。
在建邺区双闸街道新亭社区,国画课结束后,来自南京审计大学的志愿者蔡昀霏带领孩子们欣赏音乐剧《猫》片段。“音乐剧里的猫为什么有的穿靴子?”“它们的舞蹈动作有什么含义?”在互动中,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艺术表达,更学会用多元视角观察世界。
溧水区石湫街道石湫社区暑托班里,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学生化身急救导师,通过动画演示与互动游戏,带领孩子破解安全误区——“流鼻血别仰头!”“烫伤先冲水!”这种沉浸式学习,让实用的自护技能悄然扎根。
同样热度爆棚的是新落成的溧水开发区工人文化宫。在这里,开发区企服中心专班和开沃专班的孩子们正体验一堂科技感十足的暑期课——无人机足球。“老师教操控、比赛,简直像科幻片,太有意思了!”学生端木梓涵开心地描述着暑托班里的场景。
高淳区桠溪街道暑托班邀请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的志愿者开展“我与种子共成长”主题科普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常见蔬菜种子的结构特征、成长周期和高效生产模式,并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认识蔬菜种子。“长大后我想当农民,栽培出好吃的蔬菜!”结束后,一名小朋友这样说。
这种“浸润式教育”在全市暑托班形成特色矩阵:秦淮区双塘街道“弟子规”学堂暑托班于7月8日开班,创新推出“10+X”模式,在10个社区班点的基础上,联合属地园区企业开办“绚彩门西”公益暑托班,引入书法启蒙、茶道礼仪等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开设“门西CityWalk”研学路线,让孩子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脉络;溧水区设计实境课堂研学路线,带领学生探访古村落、科技馆,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江东门社区暑托班在“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组织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通识课种下家国情怀;栖霞区尧化街道开设“警营研学”,孩子们穿上迷你警服学习反诈知识,在模拟法庭体验司法流程;建邺区兴隆街道暑托班更是连续5年迭代课程,奥体社区暑托班新增“手摇发电机科普DIY”“长江航运公安局探秘”等课程。
协同共治: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的生态重构
办好爱心暑托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条块共管、群团共建,也需要各类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
“其实我也是在‘实习’当老师,课堂上学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突然变得鲜活。”南京晓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郑乐佳在建宁路街道爱心暑托班担任志愿者老师,成了孩子们的“临时守护者”。每天早上,她都会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赶来,到岗后便投入忙碌的工作:点名、量体温、授课……她很喜欢小朋友,尤其喜欢孩子们大声朗读、踊跃举手发言的样子。
浦口团区委协调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设50余节专业课程,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志愿者带来“非遗绒花制作”“人工智能启蒙”等特色内容;六合区金牛湖街道联合南京师范大学“童心悦动活力启航”志愿服务实践团,组织开设两个爱心暑托班点位,开设安全教育、文明礼仪、美育教育、手工制作、科普教育、心理课堂等多类特色课程;建邺区沙洲街道莲花嘉园社区联动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开发“南京城墙文化”“八段锦”等课程,将地域文化浸润与成长关怀深度融合;秦淮区双塘街道联合属地企业开办“产业班”,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设书法启蒙、茶道礼仪课程。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通过“资源众筹”模式,整合7支高校团队、6家企业和15名家长志愿者,将原本高成本的研学活动转化为公益课程,例如,参观科举博物馆研学费用由企业认领,街道仅需为高校志愿者报销交通和餐费。
这种“专业力量+高校资源”的组合,正是暑托班的典型模式。数据显示,全市暑托班已招募2000余名青年志愿者。
安全与关怀的细节同样彰显治理智慧。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各板块暑托班均建立人身安全、饮食、交通等安全管理制度。鼓楼区开班前对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江北新区为每个班点配备防暑物资和急救包;建邺区沙洲街道莲花嘉园社区设立“家长开放日”,通过微信群实时推送孩子动态,让家长“云端”见证成长。
多方联动的支持体系为暑托班的稳定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团市委协调南京银行出资,联合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全市每个班点提供3000元的志愿者补贴及运营经费;市总工会向参加“爱心托管班”的职工子女每人赠送一份康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各板块也积极发力,如鼓楼区慈善总会向辖区内各街道提供爱心暑托班专项经费支持,栖霞、雨花、浦口团区委拿出专项经费为每个班点提供4000元至5000元的补贴。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守护孩子的暑期安全,更要在他们心中种下探索、责任与热爱的种子。”这种政府搭台、社会补位、多方共情的协同之力,正让暑期托管从“托住安全”的基础需求,升级为“托举成长”的温暖生态,让每一份对童年的呵护都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里最动人的注脚。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朱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