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玉华(右一)在向观众讲述创作历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23日,《丰碑——抗战老兵视觉文献展》在宁开展,共展出了77位抗战老兵的350多幅照片,既有生动的肖像照片,也有生活细节的抓拍记录。
一名身材瘦削的老人,清癯的面庞上布满皱纹,眼睛炯炯有神,抬臂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位于江苏省现代美术馆的展览现场,一幅名为《最后一个军礼》的照片,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被拍摄的这位老人名叫丁炳生,江苏金坛人,25岁参加新四军,2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茅山、天目山等地抗击日寇。29岁那年,他还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
“2015年,我们去探望丁炳生老人时,他已经95岁高龄了。但提起年轻时抗战的经历,很多细节老人依旧记得非常清楚,他深深地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并且端正地敬了一个军礼。我抓拍下了这个动人的瞬间。几个月后,老人就去世了。”为丁炳生拍下照片的摄影家、金坛资深媒体人王玉华告诉记者。
另一张配文为“打鬼子,我大哥去牺牲了,二哥去也牺牲了,娘让我再去”的照片,也让人印象深刻。照片上,今年96岁高龄的老人夏锡生双手抱拳,抵着下巴,眼含泪光,阳光照在他银白的发丝上。夏锡生是家里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大哥和二哥,都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心怀国仇家恨,夏锡生立志要上战场,保家卫国。15岁时,他就参加了新四军。在战场上,他作战英勇,两次负伤。
以王玉华为代表的摄影团队,从2013年底开始关注身边的抗战老兵,以文献摄影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10多年来,我们团队‘与时间赛跑’,先后拍摄了77位抗战老兵。我们还赴北京、上海、福建、南京等地进行史料的收集和寻访工作。”王玉华告诉记者,目前77位老兵绝大多数已经离世,只有6位健在。而通过胶片的定格,老兵们这些鲜活的照片、珍贵的影像资料,得以永久留存,告诉人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本次展览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常州市金坛区委宣传部主办。(南京日报 记者 李子俊 实习生 史羽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