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徐州“十四五”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工作顺利完成,徐州市日前印发《徐州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深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延伸、特色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提供一体融合、协同高效、快速便捷、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基本建成全省领先、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公交都市,实现“畅行徐州、品质公交”的美好愿景;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
实施七大工程推进公交出行
蓝图已绘,落实为要。《实施方案》明确,为确保创建成功,徐州市将积极推进实施政策规范先行工程、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公交优先建设工程、公交场站建设工程、智慧公交提升工程和从业人员保障工程等七大工程。
政策规范先行工程——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交通出行方式融合机制,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一体融合发展。引导行业制度规范,研究建立居住区开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公交场站配建制度。完善行业规划政策,修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完善慢行交通设施,规范慢行交通秩序。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地铁项目建设,全市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周边组团辐射的轨道交通网络。
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优化常规公交网络,实现60分钟内可达市区内主要组团的公交快线网络,优化提升公交主干线,加强中心城区与外围各片区之间快速直达,优化提升公交次干线,填补快、主干线服务空白,强化公交+轨道一体化接驳。完善定制毗邻公交网络,全面实现与淮海经济区毗邻市县全部开通毗邻公交线路。构建覆盖全市的全域公共交通体系,基本实现“90分钟市域公交出行圈、60分钟县域公交出行圈和30分钟主城区通勤圈”的目标。新增和更新新能源车辆比例达100%,推进公交场站配套加气站、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连续安全、便捷可达、舒适健康、全龄友好的慢行系统,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建设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租赁点,多措并举实现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
公交优先建设工程——形成“九横十纵两环”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布局合理的公交信号优先设施,在市区重点路段建设主干路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公交场站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公交枢纽站建设,实现公交枢纽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加快公交首末站布局,实现公交场站与线网的有机结合。加快新(改)建港湾式停靠站和无障碍公交站台建设。以TOD(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站城融合理念,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智慧公交提升工程——打造智能化公交系统。完善公交调度信息化平台,建立公交诊断系统,新(改)建智能电子公交站牌。整合各交通出行工具、营运信息和支付方式,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智慧地铁建设,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智慧乘客服务。
从业人员保障工程——加强公交行业队伍建设,加强企业职工权益保障。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为稳步推进徐州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实施方案》制定了22项考核评价指标,编制了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库(2023—2025年),提出多项保障措施。
在组织保障方面,优化公交优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出台考核实施办法,深化压实各部门责任。为确保资金保障到位,将公交优先发展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完善市、区两级财政分摊机制,用足用好现有各项补助政策。用地保障方面,坚持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逐步构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徐州市还将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工作总结和评估,加强公众对公交服务的参与和监督。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落实《实施方案》任务要求,坚持服务为本、民生优先,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坚持规划引领、协同推进,统筹公共交通发展资源,协同推进各部门工程,实现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坚持绿色低碳、规范安全,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公共交通出行生态。
本报记者 范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