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将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强化系统集成,推动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风险防范精准性、专业性,切实筑牢安全稳定的“市域屏障”。市委政法委获评“全国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阳光信访”“一码解纷”“行政纾解”等工作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融媒体记者 叶列
通讯员 王瑶
更前沿 搭建风险排查“前哨站”
金湖县金北街道依托党群中心户设立“小院板凳会”,每个小院辐射6到8户农户,承担网格单元内社情民意收集、矛盾排查化解等职能,通过“小板凳”解决矛盾纠纷“大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如今,“小院板凳会”已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用好一张网,网罗百姓烦心事。淮安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将全市5550个网格细分为20609个“微网格”,构建“街道——村(社区)——综合网格——微网格”工作体系。充分发挥560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18000余名微网格联络员作用,排查各类问题线索2万余条,防范矛盾激化、风险上行、问题上交。
从“被动灭火”到“主动防火”,这是理念转变的一小步,却是社会治理向前向善的一大步。淮安建立稳评“1+5”制度体系,针对各级政法机关办案质量、工作作风,常态化开展全过程监督评议,通过多平台、多渠道探索实施风险源头防控,坚持排查为先、处置在早,打造矛盾风险隐患前端化解的“护城河”。
在既有矛盾风险化解基础上,淮安精准治理“开药方”,全力降存量防变量。动真碰硬处置“问题楼盘”,针对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多发高发的实际,探索“社区管小区”做法。首创首提的“阳光信访”工作品牌,高效钝化了潜在矛盾风险,全市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提升至90%以上,群众满意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更智能 建好便民解纷“中转站”
“小区门口的窨井堵了,下雨天水下不去,严重影响我们出行。”市区某小区居民把这一情况拍照后上传到“i淮安”APP,不一会就有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他,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本来就是试试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答复并办理,让人很感动。”这位居民感慨地说。
智能化、便捷化时代发展趋势下,市民对社会治理有更高要求。淮安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搭建“i淮安”APP、“一码解纷”、基层治理“码上议”等便民利民、便捷高效的信息收集、诉求表达、问题调处平台,以科技驱动力提升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质效。
2021年12月上线的“i淮安”APP,是淮安本地用户最多、服务最全面的门户应用APP平台,注册用户达112万余户,日活跃用户30余万户。“i淮安”APP开发的“随手拍”功能模块,让群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上报身边各类矛盾隐患、民生诉求,平台直接流转至相关部门限期办理反馈。
同样广受市民欢迎的还有“一码解纷”线上多元调解平台、“有事好商量—码上议”等智能平台。“一码解纷”平台自2021年5月上线运行以来,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调解、咨询查询、司法确认等服务,在线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5万余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近60%。依托市县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和网格工作站建设协商议事室,群众通过微信扫描“有事好商量—码上议”二维码,便可“码”上提建议、“码”上组织协商、“码”上查看进展,已征集协商议题3.5万余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2万余个。
更专业 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一共来了两次。上次来送材料,这次来领调解书。”6月17日,走出淮安涉台纠纷调处中心,某台企工作人员李某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盖着红章的调解书。
针对全市台资企业集聚的实际情况,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省首个涉台纠纷调处中心,构建“一站式服务、多元化调解、专业化审判”解纷模式,累计调处涉台纠纷292件,诉前成功调解236件,收获台商广泛好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和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邓修明先后到该中心调研,给予充分肯定。
立足实战实效导向,淮安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建强专业性调解机构、调解组织、调解力量。淮安区整合多部门力量,成立全省首家“根治欠薪联动工作站”,构建涉农民工欠薪纠纷调解、诉讼、执行“一站式”处置模式。去年以来,已处置27批次群体性欠薪纠纷,为800余名农民工及时足额追回欠薪1200余万元,执结到位率100%。
在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方面,淮安大力推动行业性调解组织向涉及民生、群众关注领域延伸拓展,提升行业矛盾调处质效。创新成立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建立“市县联动、调保结合”医患纠纷调处模式,累计化解医患纠纷720余件,被中央政法委表彰为“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组建非公企业调委会,构建覆盖全市的商事调解工作网络,去年以来调解民营企业矛盾纠纷150余件,涉案金额近2亿元。
一批批金牌调解员不断涌现,成为提升调解质效的中坚力量。淮安制定《关于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补贴奖励标准,规范调解员选任聘用等各项管理,持续开展“金牌调解室”“金牌调解员”评比活动,打造了“老兵调解”“淮安医调”等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培育了刘云龙、张巨坤等一批金牌调解员,调解工作知晓率、首选率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