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阜宁 > 正文
盐城阜宁:红色村庄的绿色发展
2023-09-06 15:09:00  来源:阜宁日报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古黄河畔,以烈士命名的红色村庄——阜宁县羊寨镇世明村,采访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登上风光秀丽的黄河故道,呈现在眼前的这一幅古朴典雅的唯美画卷,格调别致的乡村景观,白墙黛瓦的农家院落,成片的林果产业园,这里无处不树,无处不花,绿树彩花相映成艳,一树一姿,一花一态,因为古黄河水的润泽,而充满生机。

  世明村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村庄。1943年3月19日,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依托古黄河东大堤,在单家港阻击来犯之敌,副团长童世明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1岁,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纪念童世明烈士,将高庄村改名世明村。

  几十年来,世明村人民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烈士精神一直激励老区人民干事创业,他们抢抓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渠北片区连片开发和古黄河林果小镇建设的三重战略机遇,高度重视黄河故道治理开发工作,坚定以林果产业与生态环境共存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规模发动群众拓果固沙、造林防风,开沟降渍,以产业兴则百姓富为抓手,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土质沙性,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的生态优势,把发展林果产业作为老区人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重点实施“黄河故道拓果,沟渠堆坡造林,家前屋后绿化”三大主体,突出“林果+休闲+农户”的经营模式,村老促会为帮助果农拓展市场,推动成立世明村林果产业协会,建言改良果品优质品种,终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旅融合新时尚的发展致富路。

  我们世明村种植林果已有将近30年了,随着果品市场的“钱景”看好,种植户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也在逐年递增,“桃缘牌”红富士苹果曾荣获北京农业博览会金奖,全村现有苹果、葡萄、桃子、梨等果品基地2500亩,在古黄河大堤上一字排开,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周边县市有名的红富士苹果特色村,世明村党总支书记王园园介绍说。

  为了迎合人们渴望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享受回归田野自然的乐趣,世明村在黄河故道果品生产基地专门划出地段,兴建一片果品“自摘园”,既使果品市场前移,又满足城镇市民消费的新需求,夏天有金山特早红油桃、金太阳杏子、五月红桃子、秋天有绿宝梨、金帅、黄金、红富士苹果供采摘,高峰时每天有上百人前来体验自采自摘的乐趣,不仅聚集了人气,旺了财气还拓展了市场。

  为了做大做强林果产业,提升知名度,今年在2号旅游线世明村境内精心选址,打造果品采摘驿站,制作统一标识,制定区域内果品种植示意图,适时展示成熟果品,同时,完善服务功能及采摘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采摘环境,守住绿水青山之根,打开金山银山致富之门,依托农民丰收节、桃花节、仲夏葵花节、美食节等渠道,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平台,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吸引周边县市游客前来观光访桃,呈现出看有绿色长廊,行有果品飘香的醉人景象。

  世明村特色林果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富了广大种植户的口袋,还让村民有了挣钱的好去处,“我把家中的土地流转了,不仅拿到了土地承包金,闲下来的时候还可到果园打工,一天70元,一年下来还能挣一万多块钱”,村民高一祥笑呵呵地说,我们还了解到自从村里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种植,像高一祥这样的“双薪族”还不少呢,而且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古黄河几百年来还在静静的流淌着,但她不再唱着旧时的歌谣,这里已经换了人间,万亩飞沙地被改造成绿水青山,成了群众致富金银滩,践行绿色发展,收获生态红利,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砌楼房、娶新娘、存银行全是林果帮的忙”,真是美了乡村,乐了游人,富了百姓,既促进了世明村林果产业的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成了吸引四面八方游客的亮丽名片。

责编:盐城阜宁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