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扬州市江都区:“小切口”整治提升乡村颜值
2025-07-18 09:48:00  来源:扬州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 江萱 文亚 记者 杨宝岭) 7月17日清晨,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堰口河畔,波光倒映着垂柳,不少村民正在散步。“河水变干净了,沿岸还新建了休憩亭,添置了健身器材,大家都喜欢来逛逛。”居民袁阿顺说。

堰口河全长10.6公里,承担沿线约6500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得益于浦头镇村庄河塘“小切口”专项整治行动,这片曾经淤泥堆积、水质浑浊的河段,如今蝶变为水清岸绿的“网红绿廊”。

“从4月份开始,我们投入28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清淤+护坡+绿化’综合治理组合拳,对全镇河道、池塘进行‘美颜’。”浦头镇水务站站长王何介绍,目前整治已初见成效,绝大多数河道、池塘内沉积多年的淤泥已基本清除,岸坡披上生态新装,昔日浊水河彻底变了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承载着建设宜居家园、共绘和美乡村、增进农民福祉的深切期盼。江都各镇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通过一个个“小切口”专项整治,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重点整治沿河、沿路、沿街和租用的废品回收网点,取缔一批非法回收网点,清退租用的回收网点,规范提升回收网点面貌。”仙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通过“镇、村、网格”三级监管体系,每月组织市场监管、环保、安监、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确保整治成效。

日常生活中,不少村民在房前屋后随意堆放生产工具、杂草和杂物,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洁与美观。武坚镇聚焦房前屋后私搭乱建及乱堆乱放问题,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力争三个月内,实现80%以上自然村(社区)房前屋后无明显私搭乱建构筑物,乱堆乱放杂物清理率达90%以上;半年内,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整治成果常态化保持。

邵伯镇则结合实际,以镇南村、孙桥村、谢楼村、艾菱村、南渡村、马荡村、红岭村和新建村8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循环线整治为行动目标,通过“小切口”精准发力,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从河道清淤到废品回收网点规范,从私搭乱建清理到村容村貌提升,江都各镇找准“小切口”,精准施策,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一个个“小变化”汇聚成农村人居环境的“大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持久战”,重在集中整治、贵在全民参与、成在持续坚持,必须建管并重,构建起全方位防控体系。“江都实施‘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区四套班子全体同志、法检‘两长’每周深入挂钩镇(园区)检查,现场会商、集中会办,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有力推动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江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再加压、再推进,确保7月底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