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未成年人 > 正文
抗战歌曲微课堂 | 《松花江上》:血泪凝聚的民族呐喊
2025-07-02 14:27:00  来源: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在全省组织开展“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并策划推出抗战歌曲微课堂。每期微课堂将聚焦一首经典抗战歌曲,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读和音乐赏析,帮助广大少年儿童从歌曲中读懂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感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思政课堂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1936年创作的抗战歌曲,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该曲表达了中国东北沦陷后大批军民被迫流亡关内,思念家乡渴望收复失地的悲愤感情,也表达了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情绪。2015年,该曲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

张寒晖歌曲集手抄本

主讲人:徐彦秋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曲谱分享

音乐赏析

杜 小 甦

一级作曲

江苏省音协主席

歌曲采用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又由三个乐句构成,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特点,如泣如诉地倾诉着家乡的富饶美丽以及自己背井离乡的痛苦。第二部分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展开,感情逐渐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最后的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将歌曲推向高潮,在悲痛中蕴藏着反抗斗争的力量。

歌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描绘出东北家乡的丰饶。“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概括了国土沦丧后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军的罪行。“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以撕心裂肺的呼喊,抒发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歌曲成功地表达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它先以舒缓、悲痛的旋律和歌词,让人们感受到流亡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失去家园的痛苦,接着通过情绪的层层递进,表达出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以及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

责编:徐羽蝶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