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2021年1月“江苏好人榜”发布
2021-01-28 10:32: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专题|2021年1月江苏好人榜

一、助人为乐(5人/组)

 

聚爱筑起扶困帮贫“彩虹舟”的“税务妈妈”

沈凌云,女,1973年生,常州市武进区税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彩虹舟”志愿服务队负责人。

2001年,“地税妈妈”服务队成立。20年来,在沈凌云的带领下,这支志愿服务队从稚嫩走向成熟,并于2018年整合组建为“彩虹舟”志愿服务队。沈凌云多次带领志愿服务队资助贫困学子、关注特殊人群、关爱空巢老人、助力脱贫攻坚等,将爱心洒遍江苏、安徽、青海、新疆的偏远山区、牧区,累计组织捐款捐物60余万元,帮助了近千名儿童和120余户家庭。

 

捐赠唯一房产支持关心下一代事业的九旬老兵

郑志超,男,1929年生,扬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离休干部。

郑志超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1991年,郑志超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郑志超夫妇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2011年,郑志超和老伴搬进老年公寓,便开始谋划卖房捐款回报社会。2020年5月26日,92岁的郑志超将名下唯一一套住房售房款共54万元,全部捐给扬州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用于孤困儿童的关爱帮扶。

 

二十年缝制暖鞋助困助老的爱心夫妻

蔡仲章,男,1939年生;张惠珍,女,1951年生,夫妻二人为启东市王鲍镇久东村村民。

2001年以来,蔡仲章夫妇将卧室改造成“工作室”,缝制爱心鞋棉无偿送予周边贫困群众和孤寡老人。20年来,蔡仲章夫妇不断延长“工作时间”、扩大爱心赠送范围,自掏腰包累计2万余元用于原料采购和制鞋。近4年来,他们还向周边3个敬老院送出爱心棉鞋451双。蔡仲章说只要他眼睛看得见、手动得了,爱心鞋就会一直做下去。

 

带领村民水里生“金”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潘裴,男,1984年生,泗洪县沃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3年初,潘裴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用两年的时间查资料、找专家、学技术,种出了嫩白多汁、脆甜爽口、获得绿色认证的莲藕,还找到了莲藕和小龙虾混合养殖的方法,创新出多款小龙虾深加工产品。他采用“互联网+”思维普及养殖技术,开创了“人人可养、养则致富”的 “泗洪模式”,先后培养养殖技术能手近1000人,带动全县超过2000人从事小龙虾产业。

 

37年为民义诊的“上校军医”

阎振省,男,1953年生,东海县桃林阎振省诊所医师。

阎振省1974年入伍后,进入南京军医学校大专班进修,先后两次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获军功,艰苦的环境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1983年,阎振省所在部队驻扎桃林镇,他每周巡诊为当地百姓解决就医困难。2002年转业后,他重回桃林镇开办私人诊所,24小时为群众义诊,仅收药品费。从医37年来,他先后诊治各类病患者40万余人次,巡诊4000多批次,减免医药费用50多万元。

二、见义勇为(4人/组)

 

路遇车祸中受伤男童勇施救不留名的善良辅警

杨永琪,男,1970年生,南京市石桥派出所辅警。

2020年6月8日晚,杨永琪路遇一起交通事故,母亲抱着受伤流血的儿子慌然失措,围观的群众也都不敢上前触碰受伤的孩子。杨永琪看到这种情况临危不乱,立即展开施救。他找来一辆出租车并陪同母子赶往就近医院,到医院后跑上跑下挂号、自掏腰包缴费,直到凌晨2点多,看到孩子情况稳定,才悄然离开。

 

零下8度冰河救人的六旬老汉

吕汉成,男,1958年生,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于南村村民。

2021年1月10日,室外气温降到零下8度,吕汉成在路过塔岗村东边锣鼓塘时,突然听到微弱的呼救声,竟是两个孩子掉进了水塘,在水里扑腾挣扎。形势危急,吕汉成顾不上脱掉身上的衣服,翻过栏杆直接跳进水中施救,先将近处的孩子拖上岸,又重新跳进冰河将另一个孩子也救了上来。

 

寒冬跳河抢救落水车主的两位勇敢青年

冯永华,男,1989年生;王宁,男,1994年生,二人均为无锡市宝龙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员工。

2020年12月18日,青祁桥一辆小车冲入河中,在附近上班的冯永华和同事王宁听见群众呼救声,立即带上修车工具赶到事发地点,两人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湍急冰冷的河水中施救。冯永华用携带的榔头奋力将车窗敲开,将驾驶员郁某从车内拖出,随后,赶来的民警和群众将其救上岸。两人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集中报道。

 

4分钟生死竞速、跪救乘客的白衣天使

杜沙沙,女,1993年生,盐南高新区黄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师。

2020年8月26日上午9点多,在盐城汽车客运站出站口处,一名中年男子突发急症晕倒在地。正在车站防疫点值守的杜沙沙闻讯赶来,在检查病患后,立即采用跪立姿势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救助,4分钟后成功将男子从危险边缘拉回。此时,救护车也到达现场,逐渐恢复意识的男乘客随即被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杜沙沙沉着冷静救治患者的举动得到了周围乘客的认可和赞扬。

三、诚实守信(1人)

 

16年如一日替去世闺蜜照顾父母的好“丫头”

黄萍,女,1977年生,张家港市林业站站长。

2004年7月,黄萍昔日好友罹患肝癌,临终前,黄萍答应代她照顾父母。16年来,黄萍始终信守承诺,像对待亲生父母一般照顾两位老人,不管多忙都不忘登门探望,进门就喊“爸爸妈妈,我回来啦。”逢年过节的时候,黄萍就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她还带着两位老人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她长期的体贴和关怀下,两位老人慢慢走出了失独之痛,将她当成了最亲的“丫头”。

四、敬业奉献(10人)

 

倾情乡村脱贫攻坚的村书记

葛剑锋,男,1976年生,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

葛剑锋扎根于基层一线、奔走在田间地头,用“大转型”打开脱贫致富“新大门”,带领村民们“创业扶贫”,用三年时间甩掉善港村“贫困村”帽子;依托先富帮后富、创新村对村“整村帮扶”新模式,带领陕西省方塔村、江西省沃壤村、贵州省高峰村等6个村走上整村脱贫致富道路;借“孵化器”提升精准扶贫“新高度”,带头创办善港农村干部学院,建成全国农村脱贫攻坚、创业致富带头人、基层党建带头人培育的孵化器。

 

创新管理方法助力企业增效的“匠心工人”

袁彩凤,女,1984年生,电装天电子(无锡)有限公司课长助理、党支部书记。

袁彩凤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作业员成长为行家里手。她探索出“手指、眼观、口念、心想”检查口诀在全公司推广使用,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公司日产量提高一倍。她创新生产管理方法,在不增加人员和设备的情况下,为公司节约成本293.8万元。

 

35年倾情乡村教育的最美班主任

吴粉珍,女,1968年生,常州市金坛区罗村小学教师。

1985年,吴粉珍来到罗村乡山蓬村小学做代课老师。那时的山蓬村贫穷落后,许多孩子被迫辍学。吴粉珍从接班的那刻起暗暗发誓:不让一个孩子从她的班里辍学。于是,她白天在校潜心教学,放学后为学生们义务补习,晚上去学生家耐心劝学。当时,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她每月将工资的一半用在购买和编印教学资料上。35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吴粉珍将一颗赤诚之心献给了山村教育。

 

服务170余万人次“零投诉”的劳模驾驶员

张春花,女,1979年生,丹阳市公共交通公司城市客运分公司6路线驾驶员。

不论严寒酷暑,张春花每天提前30分钟来到工作岗位,认真做好出车前的例保检查工作。她始终坚持“热心、诚心、细心、真心”的服务标准,用和蔼的态度、优质的服务,累计服务170余万人次乘客,保持着安全行车无事故和服务零投诉。2020年,她牵头成立“张春花劳模工作室”,积极参与交通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开展道德讲堂,传授交流优秀服务经验。2020年张春花荣获镇江市劳动模范。

 

17年春风化雨解难题的“金牌调解员”

郑粉女,女,1963年生,泰州市京泰路街道信访科返聘调解员。

郑粉女从2004年开始从事调解工作,至今已经成功化解数以千计的调解案件。2017年,她在腿部骨折做完手术修养期间,接到两起较为复杂的调解任务,她拄着拐杖、忍着疼痛前往调解现场,双方当事人对她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肃然起敬,两起调解顺利完成。在被派驻法院工作期间,她第一个月便处理了60起矛盾纠纷,2019年调解总数达到全年案件量的70%以上,获得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扎根边防17年甘做百姓“贴心人”的社区民警

刘剑,男,1984年生,启东市公安局连兴港边防派出所社区民警。

2004年,刘剑来到没有自来水供应、出门便是一片滩涂的边防派出所,一待就是17年。随着沿海开发力度逐渐加大,他服务的社区成为全启东流动人口最多的新社区。面对重重困难,刘剑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建立微信交流群,近年来,依靠群众渠道搜集掌握了200余条矛盾纠纷情报和治安隐患线索,成功化解群众矛盾180次,有效治理治安隐患60余处,协助破获刑事案件15起,治安案件150余起。

 

退而不休帮助20多名青年农民成功创业的老党员

张玉明,男,1944年生,盐城市建湖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

张玉明奋斗在农业战线30多年,退休后不改初心,76岁仍坚守在建湖县关工委“三扶两创”一线。他先后编写农业科技资料100多期、书籍3本,举办集中技术培训400多场,听众逾6万人次。16年来,他强忍病痛,几乎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技术、传授致富经验,成为20多名青年农民的“创业导师”,帮扶他们走上小康路、致富路。2020年10月,当选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坚守环卫战线20载的清洁大队“女超人”

邵红霞,女,1981年生,淮安市清江浦区环卫事业管理服务中心清洁大队副队长。

2000年,刚满20岁的邵红霞扛起了比她还高大很多的大扫把,进入了环卫系统,一干就是20年。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坚持在一线管理公厕,夏天冒着高温为公厕消毒、灭蝇,喉咙被药水呛得发炎,依然奋战在岗位上。疫情期间,她奋勇当先,每日对医院及隔离点的化粪池进行清洁消毒,同事们称赞她为环卫战线上的“女超人”。

 

23年守望农田的农技推广专家

程玲娟,女,1971年生,宿迁市宿豫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植保站站长。

20多年来,程玲娟每年平均有200多天行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她精心钻研农业技术,为农民提供科学防治指导,极大提高了当地农产品品质。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她带领农技中心帮扶责任人,指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作物种植,以“示范户+带动户”的产业扶贫新机制,帮助千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让儿童画走向世界的乡村美术老师

朱永,男,1964年生,睢宁县王集镇王集小学教师。

在36年的美术执教生涯中,朱永用儿童画架起乡村孩子与美好世界的桥梁,自制教具、自编教材、自建棚屋、自筹画纸颜料,变卖耕牛和粮食去高校进修,誓将美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心里。他成立工作室,辅导年轻教师成长,为乡村美育播撒传承的种子。他辅导的儿童画作品先后有1600余幅在国际获奖,2800余幅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奖。2020年11月,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五、孝老爱亲(5人)

 

全心照料瘫痪养母的好女儿

计竹华,女,1986年生,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村村民。

计竹华出生后被计福至夫妇收养,计福至夫妇对她视如己出、疼爱有加。1999年、2002年,46岁的养父和22岁的哥哥相继因病离世,养母长期悲痛,2016年突发脑溢血送往医院抢救,术后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智力也受到影响,痴呆谩骂成为常态。为了全心照顾养母,计竹华辞去工作,与养母生活在一起,每天为她洗漱、喂饭、翻身,用无微不至的照顾报答养母的养育之恩。

 

悉心照顾重病公公、残疾叔公20多年的善良农妇

陈学英,女,1962年生,宝应县氾水镇石桥村村民。

陈学英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陈学英挑起了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20多年来,公公缠绵病榻,她为公公喂水、喂饭、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公公的弟弟肢体残疾,晚年无人照顾,陈学英也定时定点前去侍奉,老人住院期间,她日夜守护在病床前端茶倒水、洗衣擦身,还自学中医按摩方法,每天坚持给老人做按摩。

 

十几年护理卧床丈夫锻炼复健的好妻子

曹庆红,女,1968年生,淮安市承德路小学副校长。

十几年前,曹庆红的丈夫突遭车祸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曹庆红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丈夫的全部职责。她四处寻医问药,悉心照料丈夫的一日三餐,积极帮助丈夫锻炼复健,如今,丈夫的手脚已经恢复了知觉,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用爱撑起苦难家庭的“守护神”

倪文敏,女,1971年生,新沂市马陵山镇曹刘村村民。

2004年,倪文敏的丈夫因车祸导致头骨碎裂,智商停留在孩童阶段,生活不能自理。倪文敏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丈夫90多岁的二叔也无人照看,倪文敏将两位老人也都接到家中侍奉。为了扛起这个家,她一边起早贪黑种田、打零工补贴家用,一边照顾着年迈的公公、叔公、母亲和丈夫,抚养年幼的孩子,成为了一家老小赖以依靠的“守护神”。

 

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3位老人的好儿媳

王冬霞,女,1967年生,灌南县新集镇梨园村村民。

王冬霞的丈夫常年外出打工,王冬霞便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每天不仅要下地干活、做家务,还要照顾公婆和独居的叔公。2004年,公婆因病卧床不起,王冬霞每天为他们喂饭、擦身、换尿不湿,直到几年后公婆去世。之后,她在家中收拾出一个新房间,将叔公接到家中照顾,为他准备一日三餐、洗衣服、剪指甲,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