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部署开展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省信访局深入开展“大督查大接访大调研”行动;省委网信办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全省98家三甲医院超声检查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24小时以内……
一次次调研、一个个举措、一项项整改,凝结着为民办实事的实干担当。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我省主题教育第一批参加单位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着力在以学正风上下功夫,引领党员干部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绩实效。
坚持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刀刃向内破题解题
问题原因剖析有“靶心”、开展批评有“辣味”、问题整改有“干货”——近日,各单位陆续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深入检视问题、深挖思想症结,严肃开展党性分析、批评和自我批评。
思想是本,作风是形,本正则形聚。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省委坚持把主题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廉洁奉公强宗旨”,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聚焦政绩观偏差突出问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等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行动之下,全省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明显提升。
刀刃向内检视问题,整改整治动真碰硬。省委常委会聚焦中央及省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部署的12个方面问题,围绕总书记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和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太湖治理等6个课题开展调研,带头深入一线、直奔现场,摸清情况、找准问题。针对中央第六指导组反馈的6个方面情况问题和7个方面38条建议,省级领导同志带头认领研究,相关单位逐一对照并纳入调研计划、问题清单等,深入查找问题根源,稳步推进有效解决。
为推动专项整治有力有效,省级领导同志带头“啃硬骨头”、挑重担子,当表率、做示范。省委书记信长星同志牵头负责“政绩观偏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项目,聚焦违反客观规律大干快上、举债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问题开展整治,省市县联动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由政府投资的基建项目、民生项目、产业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对相关问题逐一提出整改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督促相关地区扎实推进整改。
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示范带动下,各单位从一开始就突出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按照省委要求开展“三对照三排查”,系统梳理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推动发展遇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找准症结根源,明确努力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务实作风,树立好作风好形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牢牢抓住问题这个“牛鼻子”,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真改、实改、彻底改,才能让群众看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我省主题教育第一批参加单位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深查实改,把学习成果、调研成果、整改成果转化为好作风好形象,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切实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从文件和会议中分出身来,在和基层各级干部群众的深入交流中,实实在在找到了一些政策落地落实的堵点难点”“越是深入调研,就越心明眼亮,越感到肩上担子很重”“接地气才能出实招”……连日来,不少党员干部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解难题、办实事,改进了工作,赢得了认可。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主题教育中,领导干部普遍开展“四不两直”式调研,第一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到基层接访。一些基层同志反映:调研组直插基层,面对面听他们“吐槽”,再把有效举措精准落实下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这次主题教育带来的作风之实、气象之新。
“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能力、转变作风的重要手段,强化过程控制机制,通过开发应用主题教育调研管理系统,开展核查回访、督查跟访、抽查暗访‘三查三访’检查督导等措施,做好调查研究的统筹管理、质量把关、过程跟踪,防止扎堆重复、不深不实,确保真摸到实情、听到民意,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无效调研。”南京市委主题教育办调研组相关负责人说。
“‘办不成事’窗口能‘办成事’,而且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今年5月,常州市民谈先生带着一桩困扰了他多年的“揪心事”,来到常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交易“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经专窗情况梳理记录、中心业务会商审议、领导现场办公会审,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谈先生30多年前通过产权调换方式取得的一套安置房,终于有了产权证明。
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省政务办围绕群众对“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知晓度、满意率不高以及办事慢、协调慢等集中反映问题,对全省9972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进行“四不两直”抽样调查,访谈市县政务服务大厅管理人员、窗口人员、办事群众等近300名,排查答复效率不高、受理范围不明确等工作问题和基层窗口服务人员培训不到位、内部协调处置机制不健全等自身问题共29项,推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规范运行的整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升级“不唯财务重技术、不唯抵押重信用、不唯营收重订单”的信贷评价标准,4月以来累计向7063家科创企业发放贷款674亿元……江苏银行制定政绩观“正反两面清单”提高金融服务质效,以正确政绩观10条标准和不正确政绩观16条表现,作为全行干部员工教育培训“必修课”,推动企业“匡正干的导向”更加具象化、更加好落实。
主题教育中,省级机关各部门单位加快推动形成全省上下“共抓作风、共抓环境、共抓发展”的工作格局,让经营主体不断看到新变化、感受新气象、得到新实惠:省外办率先在全国推行最大程度便利商务人员往来的8项举措;省侨联组织开展中国侨商投资江苏行活动,直接联系服务的项目投资额超60亿元;省税务局持续拓展“智慧办税”功能,97%以上办税缴费业务实现线上办理……
锤炼实干担当过硬作风,凝聚干事创业磅礴力量,需要广大干部敢为善为愿为。主题教育中,针对“躺平”“官僚习气”等行为,江苏部署开展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省委组织部聚焦一些干部不想为、不愿闯、不敢干的问题,深入剖析干部怕处分问责、怕诬告陷害、怕没人撑腰的“三怕”顾虑,着力研究破解激励手段匮乏之难、考核结果运用之难、容错免责落实之难,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鼓足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坚持深查细改、动真碰硬,用心办实事解民忧
“上万元的工资顺利拿到手,大伙心里终于踏实了!”近日,江苏某科技公司职工盛某和12名工友因被拖欠工资向宿迁市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宿迁市总工会指派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全程代理劳动争议仲裁与调解工作,促成该公司向盛某等13名申请人支付被拖欠工资20.16万元。
民生问题无小事。省总工会坚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摆在重要位置,针对调解劳资纠纷、基层法律宣传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知即改,从人员、资金、制度等层面落实整改措施,对不具有公职身份的工会工作者办理职工法律援助案件给予3000—5000元补贴,组织200支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小分队,为企业和职工普及法律知识。围绕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过程中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采取动态管理、实施挂账销号。
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第一批参加单位坚持以检视整改、专项整治为抓手,下决心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超乎想象,B超检查结果当天就能拿到,大大减轻了我们外地患者看病往返奔波之苦。”最近,不少到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发现,做B超等待的时间明显缩短,早上做的B超检查,下午晚点时间就能拿到诊断报告。这样的就医体验,如今在全省98家三甲医院均可享受到。不仅如此,全省95.1%的公立医疗机构接入省云影像平台,患者获得感大大提升。
这一变化,源自省卫生健康委正在开展的“大型三甲医院预约检查等待时间长”问题整治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省内共享调阅与跨院互认行动。“主题教育期间,在以往试点基础上,我们又通过深入11个设区市103个医疗卫生机构调查研究,深入医疗机构开展‘就医体验’微调研,扎扎实实摸上来一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和堵点,这为全省卫健委系统更加明晰为民服务的方向、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新期待提供了抓手。”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推动问题整改常态长效,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坚持边调研边整改办好师生“暖心事”,开通“6580来我帮你”学生事务服务热线,累计征集32类急难愁盼问题,梳理形成校领导领办课题11项。“围绕师生反映较多的‘后勤维修保修难、响应慢’‘上门找人难、签字难’等问题,采取院长午餐会、‘课间5分钟’等形式,回应广大师生关切,确保立行立改促转化。”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有关负责人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迟迟未获解决的揪心事、烦心事,上下两头一起发力、协同解决,不仅‘上题下答’,更注重‘下题上解’。”围绕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省委政法委组织各支部到乡镇、村开展“穿透式”调研,既总结好做法、新经验,更注重到偏远的村、社区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相关部门列出突出矛盾纠纷6438件,截至目前已化解4921件,化解率76.4%,年底前将确保所列矛盾纠纷全部化解。
践行“浦江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动领导干部到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接访,深入了解情况,化解信访矛盾……民意呼声就是工作方向,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13类55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人民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本报记者 林元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