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南通:构筑道德高地 迈向现代文明
2023-10-25 08:0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张栩龙  

最近,写下80万字民情日记的农村网格员倪伯苍当选“中国好人”,一生践行教育初心的退休校长周桂官获评江苏省“时代楷模”,两位古稀老人为南通收获了一个别样的丰年。

从3月初,女司机驾车坠河时王兵的下河砸窗,到7月底徐辉在西宁的舍己救人,再到9月份保安张家汉的勇闯火海,今年以来的这些凡人义举经中央级媒体报道后,为享誉全国20年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再次点出了时代之赞。

从百年前先贤张謇“祈通中西,以宏慈善”开风气之先,到20年前精神文明“南通现象”被中宣部列入年度精神文明十件大事,道德力量根植江海。无论是60年代的马富、70年代的朱骅、80年代的青年服务总队、90年代的“莫文隋”、新世纪以来的赵小亭, 还是20年栉风沐雨的“爱心邮路”、30年接力前行的海安宁蒗支教团队、60年薪火相传的金沙小学五(2)雷锋中队,都历经岁月洗礼、映射时代光辉。

文明之风吹拂江海,道德之树枝繁叶茂。如今,南通已涌现出两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9个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个江苏省“时代楷模”、146组中国好人、282组江苏好人以及6349个志愿服务组织、256万名注册志愿者、83万个志愿服务项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南通市实现“五连冠”,各县(市、区)实现“满堂红”。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地处海拔洼地的南通构筑起一方“道德高地”。

精神之力,发乎于心;表象之源,必有其律。“南通现象”的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南通各级党组织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党旗引领,党员示范,铺就了“南通现象”的鲜红底色,文明之光才如此绚烂。

凡人善举,涓流成河;根植于民,方出群英。南通始终坚持走好公民道德建设的群众路线,注重在最基层、第一线、“你我他”中选树典型。在南通,文明典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各级“好人”都来自于你我身边,他们是家人、是邻里、是同事、是朋友,他们用点滴小事、执着坚守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一组组闪光的数字,是广大人民群众从心灵深处喷薄而出的信仰光芒。

大爱之城,文化塑魂;因势利导,成风化人。1995年,南通新闻媒体在寻找“莫文隋”的行动中发现了一大批“但收关爱,莫问是谁”的行善者,这一新闻行动让争当“莫文隋”成为江海儿女的行动自觉。此后,“莫文隋”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已成为南通的“文化符号”“人文名片”和“文明标签”。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爱之及人,人恒爱之。一个个文明典型倾心播撒着大爱的种子,一个个“最美”人物定格成南通的好人群像。好人也在烟火凡间,英雄也是血肉之躯,同样需要全社会为他们撑起一把呵护之伞。在南通,让英雄流血流汗不流泪,让好人行善积善有善报,让见义勇为者有激励,让志愿服务者有保障,让凡人善举者有褒奖,已成为制度设计和社会共识。

培基育苗,拥抱明天;播种希望,收获未来。南通始终注重将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从娃娃抓起”。17年40万首新童谣,“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思想文化活动品牌经久不衰,将爱国情怀深植孩子们的心田。“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几代人之于真善美的携手奔赴,让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实现了代际传承,“南通现象”必将接续前行。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南通,这座闪耀着江海文明之光的“好人之城”,正以“上”“善”之姿构筑道德高地,踏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

(作者为南通广电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通广播电视台台长)

责编:冯晓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