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新村23栋陈先生反映楼道灯不亮,水岸香堤1栋雷大爷反映电瓶车充电桩有问题……”岁末年关,昆山市陆家镇邹家角社区的“海棠笔记”收集了不少意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江玉琴一边翻着笔记,一边告诉记者,“这是社区开发的小程序,33名海棠先锋每月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收集民情民意。我们还设置了笑脸、哭脸等表情包,通过居民反馈的表情包反映他们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
把居民的表情包当成工作的风向标,是江玉琴在邹家角社区任职7年多来始终坚守的信条。江玉琴回忆,到社区后第一次在启发广场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没有一个居民到场,“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透心凉。”会开不成,江玉琴便主动“打入”业主群内部。不承想,她刚入群就被群主踢了出来,并留言:“这是业主群,你在群里我们怎么说话?”
原来,当时邻里居民矛盾突出,社区环境差、投诉多。哪里矛盾最多,哪里就是一线!江玉琴把党群服务站搬到了居民家门口,让群众有问题“找得到”、有需求“随时提”。原本“脏乱差”的小区焕然一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了人人爱去的“党那里”。
昆山话里,“最佳角”和“邹家角”同音。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最佳角度”,带领干部群众发挥“最佳角色”,让社区的“边角”成为“最佳角落”,邹家角社区走出了一条“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最佳角”工作体系。
这段时间,江玉琴问自己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推动主题教育在基层走深走实。“在社区,‘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居民来说就是民生大事,要把居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将学习成果体现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中,让居民享受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江玉琴说。
社区治理迈上新台阶后,江玉琴意识到,社区工作的着力点应逐渐从怎样解决矛盾转为如何满足居民各式各样的需求,同时还要发挥居民自治的主观能动性,让社区成为真正的“吾心归处”。
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社区治理中。有居民把用不到的跑步机、工具箱等杂物堆放到楼道,社区便开设共享服务柜,让居民把不需要的物品供邻里共享,也解决了堆放问题;有居民想在回迁小区种菜,社区与其协商改为种果树,并划定种植区域和品种;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托管问题,社区邀请有技能的居民做志愿者,开设暑托班……
从被动治理到主动治理,这些改变,让社区工作者江田田印象深刻,但让她印象更深刻的是,“来社区工作3年多,从未见过江书记穿裙子、扎辫子。她总是留利落短发、脚踩平底鞋,随身带着笔和本子。”这不,江玉琴最近风风火火地在木瓜小区开设流动党课,“小区这段时间在改造,就是矛盾最多的点。我在这里敞开大门讲党课,居民可以直接来提意见,在学思践悟中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儿’上。”
2023年12月初,昆山举办第二场“身边榜样说”市级专场活动,江玉琴作为代表之一分享如何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面对面”谈思路、“手把手”教方法、“实打实”促提升,引导全市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建功立业。“听了这次分享会我深受鼓舞,农村基层工作不仅需要怀揣一颗对乡土的赤诚之心,更需要以榜样为标杆,以实际行动为昆山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巴城镇武神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烽说。
□ 本报记者 范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