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11和85757626”是服务全市未成年人的心理援助免费热线,接听时间为9:00至17:00点。这台电话设置在无锡市图书馆一楼的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
疫情期间,这两个号码成了“疫情专线”。
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豆碧涛透露,2月以来,他们接到的电话咨询多来自成年人,因为疫情,常规生活被打破带来的不适应问题频繁出现在电话那头。
近一个月来豆碧涛发现,直接因疫情而带来的心理变化、创伤等咨询不多,咨询和求助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大家生活常态被打破、日常生活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比如家庭成员之间距离缩短,相处时间较长,出现了亲子、夫妻矛盾等。这其中,尤以亲子关系最为突出。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学生在家学习、上网课,家长成了“助教”。
“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安排不专业,要么过度介入和干预,要么完全放手,很多家长只看结果忽略了过程。”豆碧涛表示,这个加长版的寒假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
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家长不妨借此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学习能力,从起床开始,引导孩子制定作息、学习计划,提升孩子的约束力和自律性。
他会帮助两代人站在对方的视角分析出现问题和变化的原因,让其反思亲子关系,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去适应这个变化。
疫情防控之下,不便外出,人们宅在家里会觉得憋得慌。“长时间社会身份的脱离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集很多是利益性的关系,因此,豆碧涛建议,还是要在生活中多建立一些知识性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反思。他进一步解释,所谓知识性的人际关系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更为牢固,对心理有益,比如非常期间,很多人参加网上读书会、跟着抖音用电饭煲做蛋糕等等,通过做一些能集中精力的事情与社会产生连接。
豆碧涛担任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已有10年。他介绍,每逢考试和放假前后,是热线最忙碌的时候,家长咨询较多,大都跟孩子学习有关。疫情发生以来,也有一些未成年人打来电话,反映跟父母相处产生冲突,受到了情绪困扰。
而成年人咨询的问题也源于此。因此,不管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十分必要。在豆碧涛看来,因为这场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重心,认清一些事情,特别是对生死、健康有了更多审视,这些算是“疫”外收获。他也一遍遍地叮嘱大家:“越是在疫情期间,越是要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
来源:无锡观察 无锡日报江南晚报 无锡新传媒
文字:文旅融媒体中心 张月
编辑:哲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