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南京市举办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媒体见面会。这些“疫线尖兵”谈及自己最近这段时间的工作,不约而同地说“感谢”,感谢患者的支持、隔离居民的配合以及许多普通市民的理解与支持,这给他们的坚守不断注入力量。
隔离病房医生:用心呵护,让患者“阳光”起来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承担着本轮疫情中的医疗救治任务,该中心副主任医师胡志亮在繁重工作之余,录制了一段7分钟的VCR,讲述这段时间中心内医患“临时大家庭”的日常生活。
7月26日,是这轮疫情发生后胡志亮进入隔离病房的第一天。正值筛出阳性病例的高峰期,当晚一下子收治20多名患者,医护人员压力非常大。如今,他负责管理的病区里已有不少患者出院,在院病人病情稳定、正在逐步恢复中。
已第三次“征战”隔离病房的胡志亮,可以说是一员抗疫“老兵”。强大的医疗团队保障每个患者都得到精心治疗,与此同时他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的新冠肺炎患者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担心会遭受歧视,还担心影响亲友健康,多方心理压力可能会超过其承受能力,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干预。”
胡志亮告诉记者,病区内一位患者黄阿姨,刚入院时病情不稳定,情绪很糟糕,一度抗拒诊疗,他和同事为她进行多次心理疏导。“南京有非常好的医疗设施,你的病情一定会康复。”“你不用感到愧疚,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多次交流之后,黄阿姨心结打开了,病情逐渐好转,核酸检测结果也转阴了,人变得“阳光”起来。“黄阿姨出院前给我们写了感谢信,夸得我们都不好意思。”胡志亮说。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不仅收治了南京本土病例,还收治了扬州、淮安、宿迁等地的患者。“医生,你们辛苦了。”“你们穿着防护服很热吧?自己要小心啊。”胡志亮说,这是他经常听到的话语。患者操着不同的方言,有时候他甚至听不太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从中能感受到那份真切的关心。
除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战友情”,该中心内还充满着浓浓的“医患情”。胡志亮坦言,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与病友一样,也不能与家人团聚,患者有的心理压力医生也会有。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个班次上下来,大家有时也会感到身心俱疲。“但守护这个城市是我们的责任,无论面对多大的风险、吃多少苦、身心多疲惫,这份使命都义不容辞。”
疫情“参谋员”:昼夜研判,让“包围圈”越缩越小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工作人员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接报后,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马涛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奔赴机场。这是最早抵达现场的流调人员,他们就像侦察员。
连续3天,他们白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航站楼开展现场调查、面对面访谈、查看监控录像,寻找可疑线索。“早期报告的病例,每个病例我都给他们打过电话、做过访谈。”马涛说,当时队员们都奔着同一个目标——尽快完成病例流调报告,尽快排查密接,要跑在病毒的前面。流调队员们驻扎在江宁,吃住都在办公地点,多数人每天只休息2—3个小时,有的至今还没回过一次家。
除了当好火线“侦察员”,马涛还加入疫情分析组,成了疫情防控“参谋员”,每天通过海量信息分析本轮疫情的流行特征,研判发展趋势,为精准防控提出建议。
7月31日晚上10点,马涛接到加急任务:当天把南京市前三轮核酸检测的情况进行分析,尽快拿出第四轮核酸检测范围的建议。不同街道发现的病例、不同途径发现的病例、每个病例的活动轨迹、所有病例的职业特点……疫情分析组所有队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研判,经过多轮会商,8月1日凌晨3点,最终疫情分析报告出炉,就第四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的范围给出了明确建议。
南京第四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不再全域进行,而是锚定重点区域。这样的疫情分析,南京市每天要做两次,一次是在中午12点,一次是在夜间12点。此后每轮核酸检测“包围圈”越缩越小,区域精确到社区和村。核酸检测策略的每一次细微调整,都凝结着每一位疫情分析工作人员的付出。
“看到自己专业分析的结论一次次被验证,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一份力量,我们就会觉得,加班加点,再辛苦也值。”马涛说。
社区“铁脚板”:用满腔热情,化解市民的牢骚
“以前总觉得,穿防护服只不过是多了一件衣服,会热一些。”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康定里社区书记申镇说,第一次身穿防护服爬楼为居民配送物资时,走了一半路,才发现自己“大意”了。当时他感觉胸闷、体力不支,听到居民隔着窗户喊:“能不能让我们下去拿?天太热,你们会中暑的,谢谢你们!”市民的理解,让他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力量和信心。
7月24日,该社区胜利村100号小区出现一例确诊病例,当天连夜转运了确诊病例所在单元的35名居民,并对小区实施14+7天过渡期的封闭管理。此后每天上午7点半,保供物资会准时运送到小区门口,近20名社工和志愿者穿上防护服,在各楼幢逐层爬楼送货。申镇坦言:“其实第一天很多居民对小区封闭有情绪、有牢骚,当看到我们辛辛苦苦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时候,他们慢慢给予理解配合。”通过这21天的陪伴,社区的“铁脚板”们用“一身汗”“满腔情”逐渐赢得居民的配合与理解。
“20多个日日夜夜,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投入1.5万人次,查验了90万辆车和110万人次,劝返15万辆车次和20万人次。”南京市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马明宏负责该区33个离宁查验点协调指挥工作,他报出的这一长串数字背后,是交通查验点人员日日夜夜的坚守。
前段时间连日高温,卡口查验人员脸上晒得就像糊锅巴,汗渍留在衣服上像盐霜。马明宏说,他每天都被自己的战友感动着,有的同志长时间站立,脚肿得鞋子都脱不下;有的工作人员得了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炎,到医院挂水后又回到岗位,第一句话是:“我要是走了,其他人就要多干了。”
8月16日晚上6点半,绕越高速麒麟查验点收到一份外卖。热心市民给他们送来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外卖单据上写着“放下即可,不用电话给我,你们随便自取”。马明宏说,感谢群众对抗疫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本报记者 仇惠栋 胡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