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常州 > 正文
用坚守和前行,换来春满枝头
2020-02-16 12:35:00  来源:常州文明办  

这些日子,医院、车站、社区、卡口、隔离点……那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忙得像陀螺,眼神里有疲惫,可脚下依旧生风;言语中有思念,可坚守的信念,始终没有放弃。

他们,是医生、护士、警察、社工……他们,是父母、爱人、儿女……他们,也是这座城市里的一个个普通人,有亲人的思念、有家的牵挂。

然而在疫情面前,他们又有一个新的名字:战士。为打赢这场阻击战,为守护更多人的安全,疫情防控一线战场上,他们用坚守的身影、果敢的前行,为我们这座城市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他们坚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85后护士:每次和双胞胎儿女视频,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哭了

人物:印峰峰,1988年出生

这个年,对印峰峰来说,感觉就像过了个周末。小年夜,印峰峰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到南通启东的老家。谁也没想到,疫情爆发得如此突然。大年初一,印峰峰就和家人回到常州,第一时间回到三井医院,参与到疫情防控中。

基层医院的任务,并不轻松。印峰峰和她所在的预防保健科的所有同事,都投入到了一线疫情防控中——24小时重点人员的转运,数据上报,和新北区疾控中心对接,从那天起,印峰峰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待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接到电话,要去隔离点转运重点人员。”印峰峰说,只要隔离点出现重点人员发烧的情况,她就要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负责将对方送至三院进行相关检查。此外,她还要负责隔离点的消杀任务,每次都要(1~2)个小时。怕么?没有,印峰峰说,工作时,她就是个“女汉子”,这也是职责所在。

为了工作便利和家人安全,印峰峰选择住在单位。三井医院的几间病房成了印峰峰和同事们的临时宿舍,“说实话,其实睡不好,有时候半夜想想孩子们,就哭了。”印峰峰有一对2周岁多的双胞胎儿女,每次和他们视频,说着说着她就哭了。“尤其是听到他们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们好想你。”

90后社工:妻子不想让我分心,过生日的照片把我屏蔽了

人物:蔡鑫,1991年出生

“今天来社区的人特别多,一些隔离到期的,都过来办相关证明。”2月14日下午,蔡鑫在新桥镇道乡社区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忙到晚上11点是常态。”蔡鑫现在已经习以为常。

蔡鑫是社区的“四包一”人员,辖区内重点人员的追踪,他都要负责,每隔两天,他和“四包一”的其他人员要上门测量体温,询问情况,送生活物资。最忙的时候,蔡鑫三天三夜只睡了3个小时。

2月2日,他所负责的一位“四包一”对象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说实话,知道的那一刻真的人是懵的,很崩溃。不是害怕,而是大家这么努力地去防控,不幸还是发生了。也根本没时间给你害怕,接下来,你要去安抚居民的情绪,还有其他的居家隔离人员,服务也依旧得照常。”

让蔡鑫最放不下的,是背后的小家。这些日子,只有每天中午和4岁女儿5分钟的视频是固定的。蔡鑫的微信里,妻子原来是置顶聊天,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置顶的成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群。2月9日,是蔡鑫妻子的生日,不过他忙忘了。最后,还是从朋友圈里丈母娘的分享页面翻到了妻子在家过生日的照片,“她也发朋友圈了,不过那条把我屏蔽了,估计是不想我分心。”

90后隔离点工作人员:不和家人通话,已经成了一种默契

人物:刘鑫成,1995年出生

“这些天最想念的,可能就是家里的饭菜了,爸爸做的咸鱼块特别好吃,自己家里腌的,外面吃不到的。”这些天,薛家镇城管中队队员刘鑫成一直在薛家隔离点日夜工作,每天只能迷迷糊糊睡四五个小时,忙个通宵也是常事。这样的日子难熬吗?他腼腆地笑笑说,“还可以,能适应,不辛苦。”

从2月4日至今,刘鑫成没回过家。“每天不当班的时候只能在自己房间,当班的时候就得穿着防护服,全副武装地在留观区。我们每次轮班进留观区是6小时,要给隔离人员量体温,对留观区走廊进行消毒。在里面时因为要穿防护服,所以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更不能吃东西,主要是进入那道门之后的精神压力比较大,其他我觉得都能承受。”刘鑫成告诉记者,每次进留观区值班之前,他都提前准备,尽量少喝水,少吃东西。

刘鑫成说,他很少和家里人讲现在做的事,这些天里也很少给家里人打电话,“和家人不通话似乎现在成了一种默契,一方面是怕自己表达能力不好,说的话让家里人担心;另一方面是爸妈很理解我,他们不想影响我,不想给我压力,只让我多注意自身防护。”

在这个不善言辞的男孩脸上,记者没看到紧张,也没看到焦虑,他只当自己是在完成一项普通的工作,“在防疫工作中,我觉得年轻人一样能承担重任,不说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情,至少是坚守岗位这一点,我们一样可以。”

90后网格长:化身“外卖小哥”,当上居家隔离家庭的“男保姆”

人物:潘兴,1994年出生

2月13日上午,钟楼区西林街道一小区。“老王,今天买的萝卜、白菜放在门口啦,等会儿你们出来拿下,有什么需要微信上联系我。”放下手里的一袋菜,身穿“红马甲”的潘兴又赶去另一户居家隔离的家庭送食材。

潘兴,西林街道马家村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骑着“小毛驴”化身“外卖小哥”,穿梭于辖区内的两个小区、7个村民小组,成了他最近的日常。

疫情当前,居家隔离家庭主动不出门,买菜、采购生活用品成了问题。潘兴主动请缨,包揽了所有居家隔离家庭的购物送货工作,“我们村委的工作人员中,我最年轻,理应一马当先。”

以前不去菜场的潘兴很快胜任了“男保姆”一职,买菜、买药、拿快递……“尽量用最真诚的服务打消隔离家庭的顾虑。”他说,有一回他将菜品送到其中一户家庭,门上贴了一张便签,言语间尽是对他的感谢,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自年初二“上岗”后,潘兴就没回过家,办公室临时支起的行军床是他晚上的栖身之地。其实,他家很近,所住的华林小区离村委办公点步行不过5分钟。他说,住在办公室,一是方便工作,因为社区摸排工作量大;二来也是和家人进行“爱的隔离”,“我和隔离家庭有接触,担心影响家人。”

前几天,潘兴上门为一户家庭办理解除隔离手续,看到一家人欢欣的样子,他触景生情,有点想家又有点担心,“怕儿子不认识我了。”(本版文字 吴燕翎 郑雨露本版图片 朱臻 王锐)

责编:常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