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连云港 > 正文
当了9年“片警”成为居民心里的“老黄牛”
2021-01-29 10:20:00  来源:连网  

“老于,还没下班啊?”“老于,这么晚了,到我们家吃个便饭。”“老于,我向你反映个盗贼的事……”走在海州浦西街道沈圩社区,一路上居民热情地和于镇嘉打着招呼。于镇嘉担任社区民警9年,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足迹踏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在居民心里,贴心的老于就像一头勤恳的“老黄牛”。

2010年,于镇嘉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2012年担任海州公安分局浦西派出所沈圩社区民警。沈圩社区地处城郊接合部,是典型的“城中村”。上任之初,各种治安防控设施不完备,组织不健全,群众基础差,流动人口多,夜间抢劫、抢夺、盗窃案件时有发生。

“刚到沈圩社区时,为快速打开工作局面,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走访计划:利用一年时间全面掌握社区的基本情况。”于镇嘉告诉记者,目标定下后,他一方面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每天利用下班后和早班前群众在家多的时间段深入社区,走访30家,其中至少与1名重点人员见面,同时对辖区所有店铺、场所随机走访,登记造册。另一方面找社区干部座谈,向热心群众了解情况,进行网上统计、地图标注、分析研判。

他经过重新核准,社区共增减200余次重点人员,累计登记出租房1250多户、暂住人口3500余人,建立相关台账60多份,利用工作和休息日在社区内巡逻,社区治安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核报迁移人口材料1573人,发放安防宣传资料2万余份,印送警民联系卡8000余张,群众满意率大幅提高。

2012年,他在走访长期上访户陶某时,了解到时年70多岁的陶某腿脚行动不便,老伴耳聋,家里还有90多岁的岳母。陶某屡屡上访的原因,是十几年前其在某县老家的房子被相关部门收归国有后,补偿一直未得到解决。于镇嘉主动帮他分析案情,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如何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争端。陶某听后深有感触,表示要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最终陶某的案子得到法院的妥善审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19年3月,陶某因病卧床不起,在此期间于镇嘉多次上门看望。弥留之际,陶某拉住老伴的手说:“于警官是个值得信赖的好警察,有什么事多找他商量,他可以帮助你的。”

马某曾是一名吸毒人员,其父半身不遂,常年吃药,家庭经济十分拮据。于镇嘉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经常找马某谈心,让其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最终马某被打动,发誓一定要戒毒。2015年10月,马某成功戒毒,还和朋友开了公司。如今,马某结了婚,有了孩子,买了房、车。但他十分清楚,倘若不是老于的帮助,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为此,他多次怀着感恩之心向老于表示谢意,于镇嘉对他说:“不用谢我,希望以后如果社区里有和你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你也这样帮助他。”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辖区发案,于镇嘉协调居委会把社区的4个警格和4个网格高度融合,组建了6个治安联动小组50人的正义联盟队伍,长期开展专业打防和群众联防,组建30名情报信息员,及时捕捉各类治安信息。在此基础上,他大力做好辖区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全面核查流动可疑人员的身份信息,广泛收集治安基础信息,积极带领正义联盟队员巡逻、宣传,将社区刑事案件从2011年的140起压降为如今的60起。

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于镇嘉充分发挥“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机制,全面开展联防联控。每个警格、网格或工作小组成员每日通过微信进行信息交流。于镇嘉及时向网格员提供涉疫人员信息数据,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排查,及时反馈,确保一个不漏。疫情期间,共核查信息3600余条。同时,他还联合网格员深入开展防盗、防电诈和消防安全等常识宣传,召开警民恳谈会13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推送安全防范信息3000余条,有效实现了安全防范全覆盖。(记 者 史卫平 通讯员 关 宁 金胡)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