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和丹徒之间有一座大青山,因山上草木四季常青,处在两地交界的边城镇青山村便以此山得名。青山建村始于隋朝,距今有1400余年历史,共出过9位宰相,是名副其实的“宰相村”,有着“一门九相,一村八古”的千古传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初夏时节,走进青山村,粉墙黛瓦,安静的时光就此铺陈开来,一条银杏大道从村里通到山间,路边山花烂漫,古木参天。如此之高的“颜值”让青山村民深感自豪之余,也自得其乐。
但就在2016年以前,青山村还是另一幅模样。长期以来,这里都以开山采石为主要经济来源,过度的开采破坏了资源,污染了环境,青山村也成了长期受“矿山污染”、“空心村”困扰的典型农业贫困村,年村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2017年镇江西南片区蓝天保卫战打响后,边城镇以西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复垦复绿方案为统领,先后投入2亿元,实施废弃宕口综合治理,先后关停拆除100余座石灰窑、20余家洗石轧石企业、8家“散乱污”企业。
停止了采石、关停了企业、关闭了宕口,青山村的村集体经济失去了来源。村两委会及时转变工作思路,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先后流转近6000亩农业低效用地、整理矿山岗坡荒地,着力打造苗木基地和水果采摘园。三月能赏花、五月能摘果,美景美食两相宜,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慕名而来。
“这两年,天变蓝了,水变清了,连多年不见的小鸟也飞回来了,以前在家窗户都不敢开,你看现在这山、这水、这树,再也不是雾蒙蒙的了。”从吃“资源饭”变成吃“生态饭”,青山村的点滴变化都让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只有收入增加了,村里才能有更多的钱来美化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青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朱小龙介绍,这6000多亩的苗木产业每年能为村民带来直接劳务收入近200万元,村民的土地租金也由原来的每亩96元增加到每亩600元,村集体这块还增加服务管理费,真正实现富了村民、强了集体。截至目前,该村土地租金累计已达800余万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将超过200万元。青山村也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省传统古村落”、“镇江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青山村以“党建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因地制宜、集中整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围绕道路硬化、垃圾清运、污水管网建设、厕所革命、河塘管护、文化休闲设施维护等“六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酬”要求配备一批公共服务人员,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成效,形成由上而下,从点到面全覆盖的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打造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古村新面貌。
从“靠山吃山”到“绿水青山”,青山村摸索出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把绿水青山打造成了群众脱贫致富、创业增收的“金山银山”。朱小龙表示,当前,青山村正坚持规划引领、高点定位,紧抓青山茶谷等文旅项目的洽谈协商,全力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勇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