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进入“江苏好人榜”专题
常永青:30年无偿献血309次的爱心市民
常永青,男,1960年生,南京市江宁区南京造币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常永青从1991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一直持续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无偿献血年龄60岁上限。30年来,累计无偿献血309次,其中,全血8500毫升、血浆 7600毫升、机采血小板491个治疗量,六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2006年以来,常永青还带动同事、朋友和家人成立爱心小组,开展社会公益行动,多年坚持帮扶孤寡老人,捐赠各类书籍,定期捐助家境贫困学生,累计公益捐助资金和物资达30万元。
华友根:近五十年做好事献爱心的活“雷锋”
华友根,男,1950年生,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漕桥村村民。1969年参军的华友根,早在部队服役时开始了学雷锋献爱心之路,至今坚持已近50年。每月养老金只有1000元的他省吃俭用,从2014年开始给云南山区和震区孩子捐款,累计捐出2.8万元。他还不时义务巡河保护环境、帮助生病的邻居种田、照顾重病孤寡老人,在乡亲们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活“雷锋”。2014年4月28日,他本人登记捐赠遗体,近几年还动员8位乡邻自愿捐赠遗体,成为常州市动员登记捐赠遗体最多的志愿者。
徐秋萍:凝聚400余名热心人士、传递恒爱之心的志愿妈妈
徐秋萍,女, 1973年生,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恒爱志愿者协会会长。徐秋萍曾是一名衣食无忧、生活安逸的全职太太,从跟着朋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逐渐爱上了志愿服务。2016年以来,徐秋萍牵头成立恒爱志愿者协会,助学困难家庭学生,照顾身边的孤寡老人,定期组织开展“敬老助浴”等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团队逐户走访群众、发放宣传单,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至今个人贡献时间近4000小时,个人捐款捐物近30万元。徐秋萍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通过自身捐款、社会筹款等多种途径,动员组织社会各界热心人士400余名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共同回报社会,凝聚“恒爱之心”。
周向东:主动加入12个微信群志愿“逆行”抗疫的好男儿
周向东,男,1978年生,南通启东市海复镇北固村村民。今年春节,周向东一家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未能回乡探亲被困武汉。当他了解到疫情造成全城公共交通停运、医护人员上班难、物资运送难等问题后,毅然选择迎难而上,不断向不同的志愿服务组织发邮件递交申请。2月4日起,他在武汉先后加入了12个志愿者微信群,参与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接送理发师、物资协调配送装卸等志愿服务,每天身体累到透支从未想过退缩,疫情期间始终奔忙在志愿服务一线。
周宪超:为家乡累计捐赠超过700万元的爱心董事长
周宪超,男,1976年生,江苏皇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周宪超致富后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坚持为家乡做好事、捐善款、办实事,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捐出爱心款110万元。12年来,从为汶川地震灾区群众捐款到常年帮扶病灾户、五保老人,帮助淮安市淮安区多个乡镇义务修路、捐赠数百盏路灯,再到今年捐资捐物助力疫情防控,周宪超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累计捐款捐物超过700万元。
姚琦:百米高空飞身救下轻生者的勇敢警辅
姚琦,男,1992年生,苏州昆山市玉山镇夏驾园荣苑居民、昆山市兵希派出所巡防一队警务辅助队员。2020年5月10日晚7时30分,昆山市兵希派出所接到报警,昆山市某小区内一名年轻男子站在34楼天台边的柱子上想要轻生。正在附近巡逻的警辅姚琦迅速前往现场,一边劝说男子,一边做好救援准备,该男子突然情绪激动、身体脱离柱子,眼看就要从天台上滑落,姚琦在无任何防护情况下一跃而起将男子死死拽住。由于惯性,姚琦差点被男子一同带落,为了确保安全,他迅速转换角度,俯下身子降低重心,牢牢抓住不松手,将男子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
郝转平:挺身制止犯罪身负重伤的正义女员工
郝转平,女,1982年生,原大联洋食品(无锡)有限公司员工。2019年5月14日夜11时,大联洋食品(无锡)有限公司员工赵某夜班期间因琐事与同事罗某发生争执,赵某突然拿起工作使用的菜刀对罗某猛砍。同在车间上夜班的郝转平见状不顾自身安危,毫不犹豫上前拦阻,从身后紧紧抱住赵某,竭尽全力阻止其继续伤人。赵某拼命挣脱,转身用力砍向郝转平头部,致其受伤倒地后仍连砍20余刀,经法医鉴定,郝转平构成轻伤一级。赵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潘磊:身怀六甲在车祸现场救人的最美女医生
潘磊,女,1984年生,徐州市云龙区解放军陆军第71集团军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2020年6月2日下午,潘磊在徐州市云龙区黄山社区医院门口看到一辆失控轿车撞倒5人,她不顾自己怀有5个多月的身孕,毅然冲到车祸现场,一边拨打120,一边检查伤者的生命体征和伤情。因现场车流量较大,为了防止伤者受到二次伤害,她站在伤者外侧用身体挡住车流,并紧急召集社区医院的医生护士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治。事后,她将见义勇为所获8000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工作单位挂钩帮扶二十年的藏区儿童。
朱修前:单身勇擒200斤壮汉小偷的67岁老大爷
朱修前,男,1953年生,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浦北村四组村民。2020年5月26日清晨,一名惯偷正在偷盗电动三轮车上的电瓶,就在快要得手准备离开时,被当地67岁的平安志愿者、退伍老兵朱修前发现。朱修前立刻上前阻止,但由于小偷体重达200多斤,双方年纪身形悬殊较大,短时间内很难将其制服,经过一番英勇搏斗,朱修前将小偷擒拿按倒在地,男子提出给他2000元求放过,被他严厉拒绝,随后身体壮硕的小偷被赶来增援的民警控制,朱修前在抓捕过程中前右手和右腿关节扭伤。
蒋小狗:16年辛劳替亡子还清债务的信义老农
蒋小狗,男,1946年生,无锡宜兴市杨巷镇黄家村农民。多年前,蒋小狗唯一的儿子蒋志明到无锡创业,与人合作承包水电工程,遭遇多次恶意拖欠工程款,导致负债累累。2004年,蒋小狗34岁的儿子罹患晚期肝癌不幸去世,欠下看病借款和工程外债共30多万元。巨额债务对于靠种田为生的蒋小狗来说是天文数字,有人劝他用“人死债消”赖账,但他说:“我不识字,但道理懂,人要讲信用,借了别人的钱,必须要还,否则我睡不了安稳觉。”16年来,蒋小狗夫妇靠辛勤种地、打零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还清了全部外债。
吴敏秋:8年执意“还清”50多万元救命善款的患癌教授
吴敏秋,男,1963年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授。2011年年底,患上“原发性肝癌”的吴敏秋病情恶化,急需肝移植,全校师生和他的老师、同学得知情况后,纷纷慷慨解囊,很快筹集到50多万元善款。为了铭记一份份爱心,吴敏秋谢绝了捐赠而郑重写下一张张借条,并在上面签下一家三口的名字。术后第70天,吴敏秋就戴着口罩出现在教室里,迫不及待重新走上讲台,学校领导“赶”他回家,他说:“既然我闯过来了,那么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工作,就是给学生上课。”今年年初,康复后的吴敏秋终于还清20多张借条的欠款。
刘华成:继承父志接力为烈士守墓18年的护陵人
刘华成,男,1977年生,连云港市东海县吕祥壁烈士陵园管理员。53年前,刘华成的父亲伤残退伍军人刘步云成为吕祥壁烈士陵园第一任守护人,一守就是34年,直到2002年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弥留之际,刘步云叮嘱儿子刘华成继承遗志,继续当好英雄吕祥璧的守陵人。自小在烈士陵园长大的刘华成从父亲手里接过了为烈士守陵的重任,他拿起父亲用过的铁锨、扫帚,信守父亲生前所做的承诺,默默守护烈士英灵,为瞻仰者讲解英雄的故事,续写守陵历史18年。
糜林: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果树栽培专家
糜林,男,汉族,1963年生,生前系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糜林自参加工作以来,33年如一日扎根“三农”一线,把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作为毕生奋斗目标,积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帮助茅山老区农民掌握应时鲜果先进栽培技术,实现脱贫致富,即便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他在病床上仍然惦记着农民和农事。先后主持省、市级研究课题30多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件、省市级科技奖7项,编制省、市级地方标准7项,发表论文35篇,出版著作6部。
袁健健、占红霞夫妇:在抗疫一线并肩逆行的警医夫妇
袁健健、占红霞夫妇。袁健健,男,1979年生,南通启东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一中队指导员;占红霞,女,1983年生,南通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三科护士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袁健健在单位党支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加入了交警大队疫情处置青年民警服务队,日夜奋战在启东“北大门”,守护一座城;妻子占红霞在医护岗位,负责发热病人的前期处置,得知院里派人去湖北支援,瞒着丈夫,义无反顾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奋战黄石一线。这对“逆行”在抗疫一线的警医夫妇用忠诚担当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并肩作战。
张强:退伍不褪色、抢修一线当尖兵的电力职工
张强, 男,1968年生,国网泰兴市供电公司职工。1990年,张强从武警部队退役后,刻苦学习、苦练抢修技术,花了多年时间用双脚丈量出一幅泰兴城区所有公用配电线路巡视作业“作战图”,荣获“江苏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疫情期间,张强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电力保障和供电服务的本职工作外,主动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与分包社区联系,开展居民信息收集排查工作,带头组织爱心捐款21750元用于购买防护物资,帮助农民蔬菜合作社销售萝卜,时刻将社会责任担在肩上。
潘宇:满腔热忱、致力脱贫攻坚的基层文艺工作者
潘宇,男,1963年生,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农民画辅导老师。潘宇从事农民画创作40年,创作1400多幅农民画精品,荣获全国多类大奖。潘宇用心指导农民提高画作质量,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农民画院,发扬了博里农民画,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带领村民脱贫攻坚。潘宇创新将农民画与刺绣相结合,成立刺绣坊,带动绣娘就业,促进农民画艺术成果转化,作品远销海外,实现“非遗变现”。疫情期间,潘宇组织农民画作者拿起画笔,以艺战“疫”,创作了大量共抗疫情的农民画,多幅作品在国家、省级媒体上刊发,网络平台点击量超百万以上,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徐 程:不忘初心、用生命坚守责任的敬业校长
徐 程,男,1969年生,生前系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副校长。1993年,徐程被选派到泗阳县实验小学工作,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探索创新、无私奉献,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干好工作。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徐程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连续工作50多天,克服身体不适靠前指挥,细化学校线上教学及复学方案,每天按时到校督查线上直播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两不误,就在去世的前一个晚上,伏案工作到深夜。2020年4月18日,徐程在进行课堂教学常规巡查时,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从教31年,他凭着对工作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将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无限热爱的教育事业。
刘文生:奋战一线22年的装配调试技能专家
刘文生,男,1977年生,徐工集团铲运机械事业部装配分厂质量管理员。刘文生立足本岗,刻苦钻研技能,始终奋战在装配调试和市场服务一线,摸索出“望、闻、问、切”故障判断排除法,梳理总结出国内外机型典型和疑难故障案例100多项,编写各类装载机培训教材15册,开展技术技能培训500余课时。参加工作22年以来,他曾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刘文生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技能技术骨干30多人,完成重大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项目15项,申报发明专利8项,获QC成果全国一等奖5项,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600多万元。
敖富利:27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妻子的好丈夫
敖富利,男,1956年生,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霞辉庙居民。1993年敖富利妻子不幸患上了内风湿关节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照顾妻子、维持生计、操持家务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他身上。27年以来,他端茶送水、喂药按摩、悉心照料,为给妻子治病,敖富利带着妻子四处求医,几近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多年患病,妻子的精神状况一度很不好,他时常与妻子聊天谈心,带她重拾生活的信心,病床前从未表现出一丝丝的沮丧,留给妻子、女儿的永远都是一张笑脸,他用爱温暖彼此,与家人相携相守。
戴雪琴:十年不离不弃照顾残疾前儿媳的爱心婆婆
戴雪琴,女,1956年生,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东庄社区居民。2010年,戴雪琴33岁的儿媳王婷检查出小脑萎缩,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王婷为了不拖累丈夫一家,执意离婚。戴雪琴知道王婷的母亲去世得早、举目无亲,娘家无人照顾,她义无反顾地揽下了照顾前儿媳的责任。十年里,戴雪琴除照顾王婷的一日三餐,晚上还定时给她做康复训练和按摩。为解决高昂的医药费与日常的吃穿用度的费用,戴雪琴打工和家务一肩挑,面对左邻右舍的不解,她总说我们是一家人,即便小两口离婚了,我也要把王婷当女儿养一辈子。
于云:照料瘫痪儿子48年书写母爱传奇的七旬老太
于云,女,1947年生,盐城市亭湖区新洋经济区童家沟社区居民。1972年,一场高烧导致于云3岁的小儿子丁盛瘫痪在床且智商也永远停留在孩童阶段,2005年、2016年,丈夫和大儿子又因病先后离她而去。面对生活多重打击,于云始终坚强面对,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儿子。48年来,小儿子吃饭、翻身、上厕所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都要依靠于云的帮助才能完成。在于云的坚持和感染下,大儿媳和女儿也都把照顾丁盛当成己任。当初,医生预言活不过10岁的丁盛,在于云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如今已经年满51周岁。
程永侠:十年不弃捐肾救夫的平凡妻子
程永侠,女,1982年生,宿迁市宿豫区顺河街道卓圩社区居民。2009年,程永侠的孩子刚出生没多久,丈夫程龙就被查出尿毒症4期,看着病重的丈夫和刚刚出生的孩子,程永侠扛起了生活的重担。2019年8月,在程龙病情恶化、急需换肾的时候,妻子程永侠瞒着家人做了配型,并配型成功。为了顺利进行手术,程永侠需要减重,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跑步,一个月暴瘦 30斤,毅然把自己的肾移植给丈夫,给了丈夫第二次生命。平凡夫妻相伴18年,共同对抗病魔10年,用相依相扶诠释着爱情的真谛。
下载“新江苏”客户端 了解更多“江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