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江苏”是一个流行词,它不仅意味着一大批江苏出资援建的标志性工程,更是和每一位拉萨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改变。
初为人母的央玛不会忘记,7月初在达孜区人民医院剖宫产时大出血,险些丢了性命,是来自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生马金春及时赶到,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4岁的土旦塔杰不会忘记,多亏了江苏援建的格桑塘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自己再也不用外出打零工,在家门口就找到一份月薪4500元的稳定工作。
小康路上,江苏始终与拉萨携手同行。“十三五”以来,江苏将援藏项目和各方资源向基层民生倾斜、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让越来越多的拉萨百姓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教育援藏,
让藏族孩子眼中有光
每天清晨,次旦德吉都要开车横跨大半个市区,送4岁女儿去20多公里之外的拉萨市江苏实验幼儿园上学,“因为这里是江苏援建的。”
别致而又充满童趣的建筑造型、宽敞明亮的教室、和蔼可亲的老师、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记者采访发现,这所高原幼儿园浑身上下充满了浓浓的“江苏味”。
援建幼儿园,江苏不仅投资近3000万元,更把具有江苏水准的优质学前教育理念“移植”到了这里。学校组建之初,省教育厅专门从南京、泰州各选派1名幼儿园园长赴拉萨,分别担任拉萨市江苏实验幼儿园园长、副园长,完成幼儿园管理团队的组建任务。2018年,首批选聘的20名新教师赴江苏,在多所知名幼儿园开展近一年的专业培训,将江苏最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带回拉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靠教育”。“十三五”以来,经过持续建设和先后4批277人次援藏教师的接续努力,我省教育援藏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体系、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完整类型的全覆盖,为更多高原孩子扬起希望的风帆。
援藏苦不苦?那是真苦:必须克服生理上的高原反应,还要尝尽与亲人远隔数千公里的相思。但与江苏援藏教师们攀谈,相较于援藏的“苦”,记者听到更多的是真情与责任。
从来时白胖白胖,到现在黑瘦黑瘦,泰州市洋思中学生物老师王小娟的变化让身边的亲朋直呼认不出。“刚来整晚整晚睡不好,上课在5楼,每次爬两层就要停下来喘口气,上完一天的课回到宿舍就不想动弹,晚饭也省了……”援藏不到1年,她整整瘦了30多斤。付出汗水的同时,她也在收获着成效——她所带班级的生物成绩突飞猛进,从年级末位一跃升至首位,而在她这个“江苏师傅”的指导下,本地老师蒋彪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医疗援藏,
让百姓求医天涯变咫尺
7月11日12点半,曲水县人民医院,江苏援藏医疗专家周红兵正在为南木乡54岁的尼珍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他的“徒弟”、藏族医生普布次仁在一旁担任助手。
在西藏,医生极受人们尊重,而曲水县医院因为来了多名江苏医生,变成了当地乃至周边几个县人们心目中的“大医院”。建档立卡户尼珍就是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之一。几天前,她突然感到肚子疼痛、恶心呕吐,考虑到拉萨的“大医院”离家近40公里,花费又高,她选择在家忍耐,直到3天后家里人听说江苏医生正在援助曲水县人民医院,才把她送了过来。
由于西藏自然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像尼珍这样的胆囊结石病人非常多见。这项在江苏早已成熟的“小手术”,对于本地医生来说还很陌生。从医6年的普布次仁说,遇到类似情况,过去往往会进行开腹手术,刀口长达8~10厘米,患者至少要在医院住7~10天,而微创手术只需在患者腹部打3个小孔,每个小孔直径1厘米,术后6小时后患者就可以下床走路。
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指导完成西藏首例单采血小板,刷新了该项技术的最高海拔记录;成功完成首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实现拉萨县级医院脑外科手术零的突破;牵头开发的“智慧医疗”系统,目前正在全自治区推广……
我省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援藏扶贫的重要内容,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保障等方面给予帮扶,努力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江苏的帮扶下,目前受援四县区人民医院中,1家创成“二甲医院”,3家创成“二乙医院”。
就业援藏,
让高原儿女逐梦飞翔
旦增洛色,家住墨竹工卡县扎雪乡格老窝村,去年毕业后回乡担任聘任制会计,筹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当时,家里人对我的希望就是,一直考!一年考不上考两年,两年不行考三年,直到达到毕业年限,失去考试资格。”
南京援藏工作组创办的“格桑花开·墨竹工卡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经过集中特训,目前旦增洛色在南京明发国际酒店担任前台客服,负责办理入住、退房等事宜。“我不会再去考公务员了,后面想结合自己的工作所学和市场调研,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
旦增洛色的改变,是江苏就业援藏的一个缩影。江苏省对口支援拉萨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沈海斌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源,也是新时代援藏工作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举办“格桑花开·墨竹工卡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正是我省创新援藏工作方式、探索“融合式”援藏路径开展的一次新尝试。
墨竹工卡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南京第九批援助墨竹工卡县工作组组长施勇君调研发现,大学生毕业就业难,不是难在岗位奇缺,而是难在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受语言文化、教育背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墨竹青年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者少,到外地就业创业者更少。”特训营要做的,正是要用“有形的手”链接搭桥,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特训营实施“1+3+N”模式,通过1个月特训、3个月见习、掌握N种技能,实现人的高质量发展N种可能性。今年3月,首批32名学员已全部实现高质量就业。
“都说飞行员是金子堆出来的,每个飞行员上百万元的培训费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彻底改变了我和家庭的命运。”得益于江苏省政府的援藏项目——雪鹰航空飞行员培训计划,当雄县宁中乡的藏族姑娘坚热益西成为一名直升机飞行员,每月工资过万元,不仅帮助家庭摆脱了贫困,也圆了儿时以来的“飞行梦”。
目前,雪鹰航空已培养全国首批藏族民用直升机飞行员17名,另有8名藏族机务维修人员。
决胜全面小康,最关键的一仗在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江苏援藏仍将不断前行,用一个个办到心坎上的民生项目,换来一张张满怀幸福的笑脸。 本报记者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