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加入某商品房小区业主微信群,一连几日发现,群里讨论的房屋渗水、邻里纠纷、污水管道堵塞、小区电梯停摆等问题,七成以上均需要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与业主沟通解决。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崇川区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等地,发现这些问题在老小区里更为普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社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区治理的重点必须落在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市政协对社区治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今年将通州区教体局局长张进荣撰写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和基层群众自治”提案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
“社区治理主要涉及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与业主等众多治理共同体成员,现实中,如若碰上问题都各执己见,久而久之,矛盾自然就产生了。”张进荣在提案中分析,问题出在各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亟须按照章程制度形成“同管共治”的工作格局和治理合力。
今年4月,市民政局在接到市政协交办的提案后,第一时间制定了详细的提案办理工作方案,明确了登记、交办、调查、督办、走访等各环节时间节点,主动与住建、城管、公安、司法、中级人民法院、市场监管等协办部门取得联系,建立了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经过6个多月的认真办理,我市社区各类组织关系不断理顺,群众参与度大幅提升,全市社区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是我市首批安居住宅小区,共有122幢居民楼、4080户居民、约1.2万人。小区“老年人多、邻里矛盾多、公众需求多”等问题,仅依靠社区14名工作人员无法全部解决。社区党委书记肖潇介绍,为能更好地服务居民,社区将原有的“东村议事厅”与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融合,并进行了阵地和资源的提升。每月10日定期召开议事会,针对社区内的重要事件及项目展开讨论,制定落实方案;每月20日为固定的“社区环境日”,居民志愿者们会把解决意见落到实处。“我们还引导共建资源与居民需求对接,培育的‘濠管家’议事联盟真正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向民主化、公开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而在新建的拆迁安置小区——龙湖佳苑,其构建的共享会客厅同样发挥着居民议事的功能。在小区的议事墙上张挂着近期的10项计划,包括议题、建议人、推进情况等,其中就有“初心菜园”项目。“这个菜园子里共有十来个品种,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安全又环保。”居民王德胜说,自从龙湖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建成“初心菜园”,他就成为这里的首批志愿者,“住了楼房还能来这儿种种菜,很开心。”
上月29日,市政协督办会提出了“健全各方互联互通、突出问题解决、管理考核评价‘三个机制’,实施互信度提升、执行力提升、满意度提升‘三大工程’”的建议。市民政局局长汤雄表示,接下来,市民政系统将进一步推动“政社互动”“三社联动”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增效,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协商模式,围绕城乡社区社会治理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协调各方力量全力办好百姓关心的“那些事儿”。
本报记者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