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向阳开,枣花虽小能成实。
在新冠肺炎疫情前,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斗争,有人创作歌曲、有人制作画报、还有人跑了好多家药店购买抗疫物资送给一线志愿者;
在校园外,他们勇于奉献、帮助他人,或做志愿者守护南京的绿水青山,或结对帮扶困难儿童,或走进敬老院等场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赛场上,他们咬牙坚持、奋力拼搏,每一座奖杯背后都凝聚着青春的汗水;
在课堂上,他们求知若渴、创新创造,用勤思善学书写人生的一笔一划……
南师大附小的孩子们精心挑选了自己最心爱的一本课外书,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送给大圣小学的孩子们。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近日,我市50名优秀少年儿童当选2020年度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他们身上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乐观进取、向上向善的亮丽风采。
南京市“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单位联合举办,旨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年纪虽小
“抗疫”战场不缺席
1
“剪去心爱的长发,奔赴抗疫的战场,披上战袍,便是你最美的模样……”
今年3月,一首名为《白衣天使赞》的歌曲在网上流传开来,这首歌的词作者和演唱者叫吴泳莹,是南京市中山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
吴泳莹在录制歌曲。本人供图
吴泳莹说,歌曲创作灵感源自于一张新闻照片,照片中护士剪去长发准备出征湖北。每当想起这个场景,小小的她总忍不住热泪盈眶,心里便有了创作一首歌赞美白衣天使的想法。
吴泳莹生活照。本人供图
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吴泳莹抓住“口罩勒痕”、“剪发出征”、“穿上防护服”等几个特定场景展开描写。终于,一首长达4分30秒的歌曲诞生了。
2
与吴泳莹一样,北京东路小学六年级的徐一一也展开歌喉,为“抗疫”而唱。身为江苏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主力,她在网上召集合唱团的同学们一起通过歌声,为武汉加油。
徐一一参加往年活动的照片。本人供图
3
“经历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更懂得了什么是责任。”说这话的同学叫朱瑞,是宇花小学六年级学生。
朱瑞生活照。本人供图
朱瑞的妈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年初二开始每天都和同事们战斗在第一线。朱瑞一边心疼妈妈,一边也为她感到自豪。
受妈妈影响,朱瑞觉得自己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主动帮同学们制作体温报告、协助老师了解大家居家隔离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牵头录制抗“疫”战“毒”小视频,给同学们鼓劲加油。
4
南京市二十九中初二(7)班的吴与同则通过筹集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的方式,积极参与“抗疫”。为了买到这些物资,他与妈妈跑了好多家药店,提供给社区志愿者和辅警使用。
吴与同参加往年活动的照片。本人供图
志愿服务
小身躯也有大能量
5
丁家桥小学五年级学生叶蕊嘉年龄虽小,但她的志愿者生涯却已有5年。
“从小我就出生在北护城河畔,她见证着我的成长,我希望她能永远美丽!”生长在南京的山水城林之中,叶蕊嘉领悟到,守护绿水青山是每名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叶蕊嘉在“护河 美河 我们是行动者”暨智慧志愿者启动大会上发言。本人供图
她把玄武湖紫金山的照片制作成一条彩色横幅,代表中队发出“青山绿水我守护,护河美河我行动”的倡议,请全校每一位少先队员都在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玄武湖游船如织。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 摄
孩子们还带着这条千人签名的横幅参加守护北护城河志愿者活动,并向成年人发出呼吁:护河美河,献出一份力量。
6
青奥村小学四年级的王陈宁将自己对科技世界的兴趣与志愿服务完美结合起来。
从2018年开始,她便担任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公益讲解员。两年间,她多次参加“保卫珍稀植物,共创美好家园”主题宣讲、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宣讲、南京市青少年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宣传等活动。
王陈宁生活照。本人供图
在担任小小讲解志愿者的过程中,王陈宁的努力得到了全国各地参观者的好评。为了准备讲解词,她查阅了大量资料,与此同时,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也让她的科技视野不断开阔。2018年,她在南京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赛场拼搏
汗水见证成长
7
每个周二和周四,11岁的姚孜融都会准时出现在玄武湖畔,跃上帆船,与浪花搏击。
姚孜融在做帆船运动。本人供图
2017年,就读于新城小学南校区的姚孜融第一次接触帆船运动时,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4年来,他每周雷打不动地至少训练两次;一到寒暑假,还要随训练队到厦门、海口等地参加封闭式集中训练。
酷热的夏天,他的脸被晒得黑黑的;寒冷的冬天,雨雪冻僵了他的双手和嘴唇。汹涌的浪花,一次又一次将他掀翻在水里,但他从没有放弃,咬着牙继续坚持训练。
这些年来,姚孜融在帆船运动上获奖无数,当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站上领奖台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热爱帆船,因为它培养了我勇敢、独立、乐观、自信的品格,让我懂得拥有梦想是一种幸福,为梦想而拼搏更是一种幸福!”
8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不仅是姚孜融的体会,也是张玥童的感悟。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的张玥童是南京市游泳队主力队员之一。不管风吹雨打,每天放学后,她都会训练两小时,每次至少游7000米。这样的训练强度和密度,她已坚持了8年。
张玥童。本人供图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2018年第十九届省运会青少部游泳决赛中,南京代表队共获得12枚金牌,其中张玥童一人就得了4枚,同时3个单项成绩均打破省运会纪录。她也因此成为南京历史上第一位10岁就达到国家一级的游泳运动员。
创新创造
争当发明小达人
9
2008年出生的王昊天是白下高新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就肯动脑、爱动手。
去年,王昊天和小伙伴报名参加了"星光计划"中小学生创意制作活动。搭建过山车时,滚珠总是在垂直回环的时候飞出去,整个团队忙活一天也没进展。晚上回家后,王昊天继续苦思冥想,不停尝试各种方案,最后,他通过加管子做护栏的方法,解决了滚珠乱飞的问题。
王昊天。本人供图
王昊天还是一个有心人。他曾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事故原因是两车都开了远光灯,结果相遇的一瞬间,司机在强光刺激下什么都看不见,发生相撞。“我能不能设置一个装置,根据两车距离自动调节远近灯光,并会自动降速呢?”小昊天心想。
说干就干,在科技老师的指导下,这个"汽车灯光车速自动调节装置”面世了,并先后获得了“南京市第二十五届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发明创造一等奖和“第三十一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前不久,这项发明还成功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10
在发明创造领域,12岁的何米立也很了不起,这个小西湖小学六年级学生发明的"智能花灯",让学校科技老师都为之赞叹。
何米立生活照。本人供图
“智能花灯”以传统秦淮荷花灯为基础,增加传感器和声音光线输出装置,只要有人靠近花灯,传感器立刻会捕捉到,发出五六颜色光芒,并献上一首动听的歌曲。
小米立还给花灯加入了开花和花瓣旋转机械装置,并加装雨水传感器,只要向荷花灯喷水,“荷花”就能自动盛开并快速旋转,仿佛荷花仙子在雨中舞蹈。
何米立的发明灵感多来源于生活,如她曾发明过一个在光线不足时提醒主人去开灯、坐久了起来走一走的“魔法椅”;还发明了一个可快速测量物体尺寸的装置,凭借这个作品,小米立获得了“中科院小院士”称号。
“我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院士,通过创新的力量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当选小院士时,何米立在日记中如是写道。这不仅是她的少年梦,也是众多善发明、敢创造的少年儿童共同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