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惊艳了世界,这是属于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二十四节气蕴藏着哪些故事?来,一起走进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的“少年说节气”系列视频《冬至篇》,听童声吟诵,赏二十四节气,品中国式浪漫!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英文表达为Winter Solstice。
作为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就要进入一年中最严寒的时段,也就是平常说的“数九寒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数九歌》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从冬至这天开始,每九天一个“九”,第一个叫“一九”,以此类推,一共有九个“九”。直到九九八十一天过去,寒冷才算真正结束。
古人把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时,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蚯蚓虽然“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因为它做事专一认真,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二候麋角解,冬至时,麋的角渐渐脱落。
三候水泉动,冬至后阳气初生,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
“冬至大如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吃饺子是冬至的标配,传说这跟“医圣”张仲景有关。张仲景在辞官返乡之时,正值寒冬,他看到很多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生了冻疮,便让其弟子把羊肉等驱寒食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取名“娇耳”,煮熟后分给大家。人们吃了之后浑身暖和,冻伤的耳朵也被治好了。后来“娇耳”就慢慢演变成了饺子,冬至吃饺子也成了一种习俗。
南方一些地区,冬至有吃汤圆的习惯,也叫“冬至团”,寓意合家团圆。用糯米粉做外皮,糖、肉、菜等做馅,包成汤圆,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苏州地区还盛行冬酿酒,在米酒中加入桂花,不仅能够温体驱寒,更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冬至是养生的好时节,大家可以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如莲子、薏仁、赤豆、大枣、银耳等,出门注意防寒保暖,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同时,也别忘了保持一份好心情。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冬至已至,新春不远,请整理好心绪,继续前行,愿你心中的念想,都能如愿以偿!
二十四节气,哪一个最吸引你?欢迎来新江苏客户端“E起拍”频道参与#云享节气故事#话题活动~期待你的分享!
策划/统筹 | 宫燕敏
文案 | 邵文晶
出镜人 |王歆然(12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拍摄 |王焕
视频编辑 |刘言
海报设计 |夏晓晨
素材来源 | 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社、《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