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苏州火车站看到好几个环卫工人躲在角落里吃饭,问了这个老大爷,他说这几天垃圾太多,原地吃完就得赶紧继续清垃圾。劳动节,致敬这些最可爱的劳动者……”近日,一名网友将随手记录下的旅行温馨时刻发上了网络平台。两张照片、几句文字,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五一”假期,旅游城市苏州人气爆棚,城市管理工作压力陡增。为了保证城市的“颜值”和“品质”随时在线,像上述网友遇见的这一幕,每天发生在苏城的大街小巷,全市城市管理系统的劳模、骨干带头上阵,聚力打造“洁净美”的城市文明样貌。他们,也成了街头巷尾的靓丽风景。
堵疏结合管好假日摊位 “大管家”与市民共守文明
坐标:石湖景区 上方山百花节活动区域周边
进入“五一”假期,参加上方山百花节活动的市民、游客更多了,石湖景区周边人流量、车流量骤增,仅上方山动物园,平均每天入园人数就达20000多人次。道路两侧摆摊做生意的人也多了不少。
假期一连两天值班,与执法队员一同上路执勤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石湖景区执法大队三级主办张斗亮比以往忙碌许多。为了杜绝乱设摊点影响市容秩序,有的值班队员清晨六点就到岗了。由于提前疏导,上午客流高峰时段,道路沿线保持着井然有序。
早在放假前,石湖景区执法大队便提前规划了沿路200米的区域,作为便民临时疏导点。假日值守期间,张斗亮和石湖景区执法大队二中队其他3名执法队员、12名市容管理员互相配合,对每个摊位逐一劝导提醒,将30个符合要求的摊位安排进疏导点内,接受集中管理。张斗亮介绍,疏导点内所有摊位有风格统一的红色雨棚,签署安全卫生承诺书依据执行,不允许使用喇叭、燃气罐、烧烤油炸等工具,产生的垃圾也要规范分类、日产日清。此举既为流动摊点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营场所,又保障了疏导区域的整洁、安全、有序、便民。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大批市民选择绿色出行。上方山、动物园周边也成了非机动车聚集地。人流量最大时,光是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周边就停放了超过1500辆。为此,队员们临时安排增设了集中停放区,自制了操作便利的移车工具,便于来回拖移车辆,并通过不断引导规范停放行为。“看到我们忙着维持秩序,不少晚来的市民、游客纷纷主动规范自身行为,一起为打造城市窗口的文明形象出力。”张斗亮说道。
苏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石湖景区执法大队二中队自2013年建立以来,一直负责上方山景群约8.3平方公里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曾担任过二中队中队长的张斗亮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后,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进了城管执法队伍。在不断摸索中,中队全体人员践行“用真心服务换来理解,用真诚沟通赢得尊重”的工作方式。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多年间,他们用真诚和规范打动景区水域的船民,让21艘渔船在不到两个月里全部驶离湖湾;顺利完成“吴越春秋”地块清理整治工作,整治违章搭建102处,约250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十多年来群众反复投诉的问题……十年来,二中队纠处违法违规案件上万起,无一起投诉。
多年在一线岗位上精耕细作,张斗亮获得了2020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省市级团队和个人荣誉;二中队也获评“2023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
“掌灯人”守护“城市之光” 匠心点靓姑苏光文化
坐标:环古城河健身步道
假期傍晚的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比往常更加热闹。绚丽雅致的灯光景观,让这个散步健身的好去处,成了夜游苏州的新亮点。夜幕降临,市民、游客在此休闲的同时,感受着姑苏光文化的魅力。
打造这片绚丽夜景的,是一群“白+黑”全天候守护“城市之光”的“掌灯人”,苏州市市政管理中心照明管理科科长汪立群就是其中的带头人之一。汪立群的假期,是在组织团队守护好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等市区各重点区域的夜间照明环境中度过的。
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总长约15公里,作为这条步道重要的灯光配套,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三期灯光提升项目需要重点打造沿岸文化灯光小品与景观节点,既要做到保障夜间行人安全,又要美化夜游环境。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汪立群长时间奋战在施工第一线,带领照明管理科工作人员科学调度电缆敷设、灯具安装、文化灯光小品制作安装以及改造升级等工作。这片区域整体亮灯后,环古城河沿岸整体景观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夜游环境更加优美丰富,景观特色也更加浓郁鲜明。
打造“景观照明”为城市添彩,保障“功能照明”则顺应民需。市区照明设施面广量大,作为它们的“大管家”,汪立群细化了设施管理的各个环节,创新融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力争用好照明设施全覆盖、高精度、高标准的新型管理模式,促进管养水平不断提升。他管理的片区多次被评为苏州市“姑苏杯”优质养护片区。汪立群负责区域内的照明设施总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准,各项服务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明灯率达到99.77%,设施完好率达到96.33%,并在全省13个设区市城市绿色照明评价工作中被评为优秀。
自2013年以来,汪立群参与的苏州照明“萤火虫计划”“萤火虫提升计划”已为市区数百个小区、背街小巷居民的夜间活动提供了照明保障,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甚至十余年的夜间出行不便问题,真正把民生事办成了“民心事”。
保障垃圾应急处置力量 技术达人精准排除异常
坐标:苏州市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
同样忙碌的,还有生活垃圾处置终端。虽然目前苏州城市生活垃圾已实现全量焚烧,但原生垃圾填埋作为应急处置的储备方式,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
4月29日,在单位值守的苏州市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场长郁莉强如往常一样,对场内稳定性灰飞填埋处置情况如何、渗滤液处理是否存在异常等各个环节的关键点进行了巡查。看着信息化管理系统内的数据不断变动,郁莉强的大脑也在快速运转,排除异常。
能够迅速反应、精准研判,靠的是郁莉强从生手到熟手,从熟手到能手,从能手到高手的技术积累。在这里,他已经奋斗了27年。
苏州市自2017年起实施七子山静脉产业园提标改造工程。为了保障垃圾处置终端全天候运行,郁莉强带领全场职工全身心投入其中。攻坚数年,他练成了闻一下味道就能判断异味来自哪里、该采取什么措施的本领,填埋场、焚烧场、餐厨厂异味点源在哪,环保设施是否在运行,他了然于胸。由于管控到位,七子山静脉产业园环境不断优化,周边群众感受到了治理效果,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雨季,是垃圾填埋作业问题最多、最令人头疼的时段。大雨过后,填埋区水多泥泞。郁莉强说,“以前,垃圾运输车进库区的道路是用废弃的装修垃圾铺出来的,8米宽,道路两边放点大石头,就算一条路了。”一下雨,垃圾堆体一沉降,坑坑洼洼,许多垃圾运输车进了库区就抛锚、爆胎,一些驾驶员甚至开玩笑地说,看见库区就害怕,都有心理障碍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发明了“给垃圾穿雨衣”“给道路穿盔甲”这两个办法,就是在填埋区增加覆盖膜,防止雨水进入垃圾堆体,减少了渗沥液的产生量。在堆体上铺设钢板路基箱,为垃圾车进场铺平道路。这一招果然奏效,被沿用至今。
从“小郁”到“老郁”,从普通一线员工成长为填埋场全体职工的带头人,在郁莉强手中,垃圾填埋场设施提升、功能优化工作从未停止。他用智慧和努力,诠释着新时期“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
“车过路净”擦亮城市窗口 “把道路像家一样照顾”
坐标:姑苏区人民路
孙华荣是姑苏城市清洁服务公司第一项目部人民路保洁组长。由于人民路是主干道,也是苏州的窗口,沿线景点、商圈多,保洁压力自然更大。 如往年一样,这个“五一”假期,孙华荣没有回老家马鞍山,而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晨曦初露,路上偶见车辆和行人,孙华荣已经来到所负责的道路。由于假期人流量剧增,为了确保道路如往日那般洁净,孙华荣骑着她的保洁车带领7名组员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 清理乱涂乱贴、清洗果壳箱、疏通下水窨井、捡拾绿化带垃圾……虽然清扫路面有保洁车代步,但要匀速开启保洁车,随时瞄准掉落在角角落落的垃圾杂物,迅速用夹子同步完成清理,这种被称为“飞行保洁”的操作,考验的是环卫工人的眼力和手速。一天下来,有大量精细活要做,同一个路段不知需要反复过往多少趟。一个烟头、一片碎纸屑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对于多次获得苏州市区环卫行业劳动竞赛“优秀工人”称号的孙华荣来说,“车过路净”是她对全组成员的基准要求。自2021年1月进入“223”综保项目组开始,这些是她们每天的常态。 孙华荣进入环卫队伍已经15年,每逢节假日她都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坚守在环卫一线,家人们也早就习惯了节日聚会就她缺席的状况。她笑着说:“大家放假的日子,我们总是最忙碌,家人、朋友都明白也理解。把道路像家一样照顾,整得干干净净的,别人路过看着舒心,咱们自己也称心。”
“洁净卫士”打造“四季美城” 让百余条道路“见本色”
坐标:常熟市区三环以内道路
“这几天太阳大,气温比较高,大家路面深度清洗一定要注意安全。”5月1日,迎着清晨第一缕朝阳,在常熟市环卫机械化作业中心,车队长周丽娟早早开始布置任务,做好安全检查。开车上路,这名带领着一批男队员的女队长,也是冲在最前头。一整天,他们互相配合,对常熟市区三环以内约110条、长约190公里的道路完成“亮边亮线,路见本色”的深度保洁。
从普通驾驶员成长为城南所女子驾驶班班长、车队副队长,到现在负责常熟市环卫机扫中心工作,周丽娟在从事环卫工作的29年里,累计安全行车4.6万小时、81万多公里,清理垃圾、粪便40多万吨。从5吨的老解放、抽粪车、15吨的清运车、压缩式垃圾收集车、洒水车到扫路车,环卫所的各类车辆她都开了个遍。
近几年,道路保洁快速从汗水型向技术型升级,周丽娟也带领团队迅速转变思维,创新工作方式。在推出夜间保洁模式之后,周丽娟连续十多个晚上,开着清扫车边清洗、边观察、边摸索,用“扫—冲—洗—清”的“四字诀”做好精细化保洁。同时,她将白天的作业模式也升级为“四位一体”。机扫作业车多种多样,其中的5吨洗扫车,适合用来进行城市道路止口保洁,但这种车型对道路交通标线的清洗效果并不理想,周丽娟反复实验,对车辆进行改造,效果提高了很多,这个做法也在环卫队伍中推广开来。
干着苦脏累的环卫活,却从不把工作仅仅当成体力活,因为周丽娟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努力,她先后荣获了“中国敬业奉献好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最美巾帼人物”、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为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周丽娟将自己多年来的环卫工作经验总结凝练为“一示范、三创新、三提升”即“133”工作法,供他人学习借鉴,还专门成立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八”红旗手工作室,集思广益开展技术革新、改进内部管理、优化作业模式、降低运行成本。
8小时内的周丽娟,是守护环境卫生的“城市美容师”;8小时外的她,更是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她在机扫中心内成立了“四季美城·洁净卫士”行动支部,带领同事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做就是6年多。这个“五一”假期,这项志愿服务活动照常走进了常熟市的颜北社区,周丽娟与其他40多名城市管理志愿者一同,向居民开展垃圾规范分类、杜绝车窗抛物等文明宣传,收集市民的优化提升金点子,带动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到“四季美城”共治共享的队伍中。(苏报记者 肖 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