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从“看河吃饭”到“靠河致富”
——沛县鹿楼镇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的探索
2022-05-12 10:10:00  来源:徐州日报  

暖阳里,蓝天下,大沙河就像横在丰沛大地上的一条长达61公里的“蓝丝带”。

上起丰县二坝故黄河湿地,下经沛县注入昭阳湖,这条“蓝丝带”在沛县鹿楼镇境内有15.8公里。

以前的大沙河是鹿楼的苦难河——雨季,洪涝灾害;旱季,尘土飞扬……这里“特有”的“沙荒地”,土体疏松、漏水漏肥,风沙起来,庄稼要么被连根卷,要么被黄沙埋。

现在的大沙河是鹿楼的致富河——果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食用菌种植基地等6个省、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家庭农场已有260多家,省级示范农场9家。

从黄沙沙到“金沙沙”

在鹿楼沙河桥东侧“金蝉哥”金蝉种苗孵化基地,金蝉孵化土专家贾中亮正在梳理孵化间带有蝉卵的树枝,对卵枝进行增温加湿,准备在5月初孵化好投入到树林地。他有113亩树林,从6月8日到7月底将收获160多万只“结了龟”(蝉的幼虫),预计收入120多万元。

土体疏松、漏水漏肥……大沙河两岸的沙土地就这“个性”。万事万物都有正反面,这“个性”,用错了是歉收,用对了是丰收。

“在沙土地种粮食不划算,投入大、产量小、效益差,但是种树特别是种果树、种柳树、种榆树,就不一样啦!”沛县鹿楼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梁振是位专家型基层干部。

在鹿楼镇沙河滩面何庄段,在一块800亩的榆树林旁,梁振介绍,松软的沙土适合扎根,庞大的根系营养丰富;沙土不仅方便蝉卵“流”入地下,还方便幼蝉破土而出;榆树全身是宝,榆钱可食,榆皮制香,榆木做家具。

果树下套种金蝉每亩增收6000元至8000元,榆树、柳树专业种植金蝉每亩收益达10000元至18000元。

土地,在这里是三维的!三维的鹿楼正在源源不断地收获着“叠加”的财富。

近年来,鹿楼积极鼓励农民林下套养金蝉,已发展林下规模套养金蝉面积5万亩,方圆10公里内种养金蝉超10万亩,专业合作社30多家,种苗孵化、技术服务、金蝉收购及销售的产业链初具规模,资本兴乡效益凸显。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已经把鹿楼本地蝉蜕申报道地药材区域品牌,金蝉经过深加工,提取药用成分,大大增加附加值,黄沙沙变成“金沙沙”。

从捡蘑菇到“研蘑菇”

徐州硕讯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大沙河东侧赵庄段518国道南侧。

公司负责人李加祥从事食用菌种植、研发30余载,2021年成立徐州硕讯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菌种研发、菌包工厂化生产。

在公司的打包车间,只见自动化打包机的机械臂有节奏地忙个不停,不断地将棉籽壳、玉米芯、秸秆、麸皮、豆粕、小麦等原料装入菌包,然后流出生产线。

“设备上马前,30个人一天才能打2万包,现在1小时就能打5万包,并且只要3人。”说起这项“智改数转”的新成就,李加祥特别得意。

“他最得意的是把羊肚菌种包里小麦用量减少70%,以前种一亩羊肚菌需要1000斤小麦,现在只需要300斤小麦,并且亩产量从500斤左右提升到1500斤至2000斤。”梁振说,中央提出粮食安全问题,这项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中央的粮食政策的贯彻落实。

成功的大门都是给那些敢于求变的人打开的——明明可以靠捡蘑菇挣点钱,他却选择了种蘑菇;明明可以按部就班种蘑菇,他却选择了产业链的最顶端,研发、出售菌种。

在鹿楼镇和农技部门帮助下,李加祥引进和试栽榆蘑、羊肚菌等优良新品种,并培育出猴脑菌等新菌种。

“镇里多次与金融机构沟通,公司获批100万元‘三乡工程助力贷’,有了这些钱,就可研发新产品。”李加祥说,镇里的鼓励支持激发了他创业的激情。

如今,李加祥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已发展成总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160亩的徐州硕讯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周边2000余户家庭从事食用菌种植,推动全镇食用菌产业从“小而散”到“美而强”的华丽转变。

从三大难到“三件宝”

“桑葚子要‘仰视’才能发现熟透的。”盛思坤一边蹲下身子往上看,一边传授“摘葚经”……果不其然,按照他的法子,很容易就能发现树上最红的那个葚。

“80后”小伙盛思坤是徐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也是沛县鹿楼镇盛凯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

有人说,乡村创业有“三大难”——土地、资金和技术,可盛思坤却认为这是他的“三件宝”。

4年前,脱下戎装回乡创业的盛思坤,创办了沛县鹿楼镇盛凯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

农场一年四季有果,油桃、火龙果、桑葚、草莓、车厘子、四季梨、无花果、无籽石榴等特色果品深受市场青睐,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

为扩大生产,盛思坤急需资金和土地。分管农业的梁振立刻向党委汇报,帮助协调“润农金”贴息贷款30万元、“三乡工程助力贷”50万元。根据农场经营需要,今年下半年,鹿楼镇可再为盛思坤流转出近50亩土地,建设高标准设施大棚。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是真的富。”盛思坤创业初见成效,主动帮助周边30多位乡亲就业。今年53岁的闫素侠丈夫身体不好,盛思坤主动吸纳闫素侠来农场上班。

“俺家4亩地流转给农场经营,每年有4000多元租金,在农场打工每天收入70多元。”闫素侠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北面是一产,中间是二产,南面是三产,我们就是要在这样一个紧凑的空间内,打造一个示范性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鹿楼镇党委书记韩方兴站在大沙河西岸新建成的鹿楼果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介绍,近几年,鹿楼镇依托大沙河产业带优势,以农业产业项目为抓手,以高质量实施“三乡工程”为引领,高水平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美丽宜居村庄16个,清理出低效闲置土地1200余亩,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本报记者 李梦虎 通讯员 张昊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