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山下,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建设正在“掘进”;安科园内,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拔节生长”;在徐工集团,创新引领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老煤城”迸发新活力,去年以来,徐州抓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机遇,大力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加快攻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力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一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正在淮海大地强势崛起。
重塑发展理念,做强产业集群
百余台一人高的纺织机器一字排开,每台机器上各有十几根白丝源源不断抽出,随即在下方自动卷成捆……新凤鸣集团新沂基地内,负责人李国平向“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介绍,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纺织领域的头部企业,集团该项目有力推动了新沂市高端纺织产业链以及纺织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全方位、规模化集聚发展。
新沂纺织产业从低端迈向高端,是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作为江苏唯一兼具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双重身份的城市,徐州近年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化工五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拼出产业发展新天地,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徐州聚力打造3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4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3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徐州市成立10个工作专班,定目标、定节点、定责任协同发力,成效逐步显现。今年上半年,徐州绿色低碳能源、集成电路与ICT、安全应急、数字经济核心、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这6个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徐州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3位。
去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徐州市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今年,在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综合表现TOP20中,徐州位居第一。
动态调整编制《徐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2023—2024年重点项目清单》,该市编排产业转型与竞争力攀升行动重点项目74项,其中已开工72项,产业项目扩量提质,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筑牢科创平台,激活发展引擎
深入地下100米,采访团来到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感受徐州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智慧科技力量。
“实验室采取一中心多基地建设,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在这一领域的规模全球最大。”云龙湖实验室战略规划部部长王勃说,目前,实验室深地空间储热技术研发平台等4个科研平台已完成论证工作。
徐州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大力完善提升平台功能,打造“1+3+100”科研平台体系,建成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徐工集团整合平台资源,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打造创新发展“增长极”。
瞄准产学研协同创新,徐州聚焦重点产业和领域,深化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7月,由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徐工集团联合研发的我国首颗矿业专用卫星“矿大南湖号”成功升空,成为徐州推进“产业+学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生动体现。
7月,徐州发布“工程机械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榜”,遴选10项工程机械核心技术需求,诚邀海内外业界精英与行业专家揭榜,合力破除工程机械发展技术瓶颈,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创新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徐州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织实施高企培育“小升高”计划,持续做优做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库,设立高企培育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分层孵化体系,加快培育壮大“专精特新”方阵。
攻克核心技术,汇聚创新活力
“控制器就像起重机的‘大脑’,徐工已完成第三代控制器研发并小批试用,其主要性能、控制精度与同档次国外进口控制器相当。”在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底盘装配车间,该公司控制研究所主任产品设计师宋文生自豪地说,徐工已完全自主掌握控制器硬件和底层软件的设计,芯片也都是国产,价格不到进口的三分之一。
工程机械是徐州的城市名片,但“主机强、元件弱”一度制约着产业发展。徐工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主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攻克近千项关键核心技术,在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上取得突破,把全地面起重机的最大起重能力从1200吨提升到2600吨。
千吨级起重机产品方面,徐工拥有完全自主研制能力,实现我国原创、世界领先的重大创新。“全球第一吊”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神州第一挖”700吨液压挖掘机、全球最大后驱刚性矿车XDE440等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相继下线,在“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之路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集聚力量攻关“卡脖子”技术,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方面依靠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有赖政府培育的产业创新环境。徐州不断从政策、人才等方面发力,为企业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自去年起,徐州市工信局牵头组织徐工挖机、徐工港机等企业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36个、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14项;针对全市安全应急领域核心、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及短板弱项、发展需求,徐州梳理20项核心技术攻关清单。
加强核心攻关,人才是关键。徐州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推出“人才高地28条”、“彭城英才计划”、“555”引才工程等,以更优的政策引才、更好的环境育才、更优的服务留才,不断夯实区域科创中心人才支撑。
记者手记 >>>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
一座老城,风貌、人文、产业方面如何出新添彩?徐州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给采访团留下深刻印象。依托原来的矿山特色,一座“中国安全谷”在徐州高新区拔地而起,研发生产的技术装备涵盖消防安全、矿山安全、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推进深地科学研究,卧牛山内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全貌逐渐明晰;应用地理优势,持续放大陆路运输便利,一座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蓬勃运行……
拥有悠久的城市历史,低调沉稳似乎已成徐州的城市风格,但追求卓越的精神从未在这块土地上消泯。紧盯创新要素,徐州蹚出一条产业强、科技强、人才强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持续激活发展新动能。 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