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金湖县吕良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湖畔旺屯一期、二期、吕良小区3个农房改善示范项目,让群众对农房改善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升。“当前,吕良镇正在‘搬得出、稳得住’的基础上,聚焦‘能致富、生活好’,全力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程’文章,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房改善‘吕良模式’。”日前,吕良镇党委书记李军告诉记者。
全领域谋划产业布局
农民口袋“鼓起来”
“在附近东方园林苗圃基地打工,离村里只有几里路,一天能赚100元。”谈到收入,搬进湖畔旺屯新居的村民高德英乐开了花,“既能像城里人那样住上好房子,又能就近上班,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吕良镇以高效农业为载体,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变“输血”为“造血”,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就业产业园。以金绿源寻味乐园为龙头,构建家惠生态牧场、三园生态农庄、晟宇农场为支撑的“一带四园”发展框架,增强产业带动增收能力。新建的1.2万平方米的湖畔旺屯标准化厂区成功招引金耐特体育用品、三禾玩具等项目进驻,吸纳20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增长2.4万元。
吕良镇招引投资近10亿元文旅项目,建设农耕文化及农房改善博物馆、中共淮南工委诞生地纪念馆、吕良乡贤馆、江淮贸易公司纪念馆,构建“文旅一体化”产业体系;打造“农民10分钟就业圈”,推动农村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发展,吸引500余人就业。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吕良镇着力发展多元化的村集体经济,目前共搬迁3304余户,新增耕地3800亩,通过盘活资产、土地流转、土地复垦整理等途径,开展“虾稻共生”“虾蟹共生”等特种水产养殖、苗木种植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0万元。
全覆盖建设配套设施
生活起居“潮起来”
日前,在距湖畔旺屯不远的旺屯菜地,村民徐成良正在自家50平方米的菜园里劳作,青椒、豆角、茄子长势甚好。“平时种的菜根本吃不完,等家门口的农贸市场建好了,还可以拿去卖。”徐成良高兴地说。搬进新居,生活成本是村民们考虑的头等大事。吕良镇腾出25亩土地试点建设“旺屯菜地”,划分252个种植地块,平均每块1分地,以每年100元的价格承包给村民种植,有效保障村民“菜篮子”。同时,高品质的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农机具停放场所等配套设施也先后建成投用。
为让吕良群众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高品质公共配套服务,吕良镇高规格布局商业配套,在湖畔旺屯一期西侧建设金湖全域公交北站服务区,畅通工业产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小区内不仅设置了银行ATM机,还建有农资门市、缝纫机店、理发店、超市和2厅132座的乡镇数字影院等商业配套附属设施。同时,建成日处理150吨的湖畔旺屯污水处理厂,实现水入户、气入户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保洁全覆盖。
全方位开展社会治理
幸福指数“燃起来”
在距离湖畔旺屯不远的金绿源生态农庄,一箱箱水蜜桃正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在中心村党委“党建+产业”新模式的引领下,农庄吸纳了附近百名村民就业。
老百姓住到哪里,党组织就设到哪里。村民集中居住后,吕良镇按照全县“兴村党委”要求,先后成立旺屯中心村党委、古镇中心村党委,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网格治理、富民增收5个专职岗位。332名党员各司其职,全面实施“党建+产业”“党建+就业”“党建+创业”新模式,有效推动了资源、管理、服务下沉,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村民集中居住后,如何同步打通基层治理新路径,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吕良镇积极探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模式,制定村规民约16条,发挥乡贤理事会作用,设置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引导村民讲法理、积美德、做善事,大力推行“邻里自理”模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乡风文明树起来,美丽乡村旺起来。吕良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结合文化礼堂、大舞台、道德讲堂、“看看书吧”等平台,定期组织吕良秧歌、非遗情景剧等民俗节目展演,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党员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形成“10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让村民在春风化雨中自觉融入乡风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中。■融媒体记者 郭敏杰 叶列 通讯员 高芬